第十八章 赈灾

千妃太嚣张 睛若秋波 1213 字 4个月前

就在燕丹离开念竹斋的那个晚上,清竹几乎整夜没合上眼睛。他们之间的仇视让她恐惧不安。秦政对此事不愿多说,燕丹亦不会多言。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她决定如果三天之内还想不到取得解药的最佳方法,不妨就试试真言散的药效!

燕丹矢口否认解药一说,一个是旧情人,一个是现在的夫君,到底该如何选择,让她情陷两难。因为维护一个就意味着伤害另一个,这场较量永远不会双赢。

不知为何,最近她对燕丹的感情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即便心里确定他一定不是最终人选,因为他曾为了江山舍弃美人,而且他们并没有感情瓜葛,但是总有种奇怪的情愫萦绕心头,很多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情缘被渐渐唤醒。

对于燕丹,清竹最开始是恨,没有他的背叛也不会害死真正的吕清竹,可自从来到燕国,他的一往情深,他的情真意切还是让她动容,可是每每自己想要原谅他,放弃复仇之时,就会想起秦政的断手,铺天盖地的仇恨如狂风骤雨般袭来。

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小念便在外间拾掇开来。清晨,洛二传来殿下的口谕,太子今日朝见燕惠王并燕后两人,将携清竹同行。

云髻松挽的丽人,提着逶地的罗裙,淡漠的神色平添一种另类风情,燕丹一呆,他的竹妹几时变成如此绝代风华的美人儿?

栖龙宫的晨雾慢慢散尽,朱红色布满银钉的大门庄严肃穆,燕丹同清竹两人并肩而行,虽然身体的距离相隔不过半尺,但心却疏远到千山万水。

辉煌的大殿正中央,是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显示皇帝尊贵和高尚地位的龙椅。上面微微斜倚着一个中年男子,一旁环坐左右的是燕宫中有名无实的妃嫔。

燕氏兄弟听闻吕清竹的到来,都借着为父皇皇后请安的名义,早早入殿。想要一睹多年不见的佳人风采。

燕鸿、燕鑫站在众兄弟之中,看着她渐渐走进的身影,很多被遗忘了很久的往事纷纷扬扬的袭上心头。

“父皇,母后万福金安!”燕丹并清竹跪地施礼。

“起来吧!自己人不用这么外道。”燕后笑盈盈地说道,清竹在燕丹心里的地位,作为母亲不会不知,经历许多曲折,两人还能肩并肩站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惠王却没有说出一个字,用那双冷漠嘲讽的双眼,冷冷的看着她,讥讽的看着她,一抹冷笑渐渐爬上他的嘴角,充满了冰冷的疏离和嘲讽:政儿,这就是你拼了命也要捍卫,不惜肢体残疾也要保护她平安的女子,可此刻她却同旧情人重归于好,现在你也终于知道遭人背叛的滋味了,如同你当年离开我一样!

沉默的男人仍旧沉默着,他凝视着清竹,似乎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然而最后还是咽了下去。

不知道为何,清竹对巍巍龙椅上的男人一贯充满惧意,几个月前在南齐宫宴中,她从他的目光中明显读出敌意,这种敌意通常只会出现在同性之中,仿佛动物世界中抢夺配偶的一对儿母狮,那是一种剜心剜肉的嗤骨恨意,被浓浓的醋意侵染。

“多年不见,竹妹妹越发的清丽脱俗,不愧为南齐第一美人!”燕鑫几乎是边咽唾沫边吐出这句话,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

“你是谁?”清竹不经意说出,这个趴鼻厚唇,上嘴唇右侧明显有道缺口的男子分明是第一次见面,为何仅仅一眼就心中生厌。眉心突突直跳,一股嫌弃之意油然生出,她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冲上前去生生咬掉他的嘴巴。

众人唏嘘一片,你看我一眼,我瞧你一下,低声议论。

“竹妹妹,你真的不认识他吗?他是二皇子燕鑫啊!”燕鸿眉眼惊异,毕竟他们之间有过节,按说她就算不记得自己也不该忘了老二。

“啧啧,”燕鑫冷笑一声,一手把玩着自己厚实的唇瓣,好似上面还残留着女人的芬芳,“竹妹妹果真贵人多忘事,不晓得我不打紧,只要记得大殿中假山旁的初吻就行。”

轰,一群皇子哄声笑成一片……

双眉之间的跳动更加猛烈,清竹陡然生出想吐的冲动。这个燕鑫如果敢当众说出这事,想来定非戏言,否则这帮兄弟也不会了然大笑了!然,为什么吕清竹的初吻不是献给燕丹的,而是这个丑八怪二皇子的,说来真是蹊跷?

“都给我闭嘴!”清越雪亮的声音如阳春白雪,燕丹脸色微寒,喝止住兄弟们捡笑的举动。

立时,殿内静寂一片,众位皇子马上噤声,人人自危,诚惶诚恐。这就是燕丹一定要登上权力顶峰的真正原因,如果自己不是未来的君王,那么父皇死后,他和燕后只有一个下场——幸运的会看守皇陵,不幸的便是御赐毒酒。

为了生存,他错误地选择幽竹成为正妻,错过同清竹一生厮守。

眼下的形势很明显,自从燕丹率军征讨北秦,大获全胜,甚至将秦政的老婆都一并抢了回来,他的威严和势力就如日中天,无人敢干觊觎。惠王久病不愈,再过几日便会退位让贤,他希望自己英武不凡的儿子能完成自己统一火凤的大业。

“人一闲

下来就会胡思乱想,看来二哥最近定然无聊的要命,否则也不会满脑子臆想,”燕丹的目光冷冷地往燕鑫身上一扫,“近来南方洪水泛滥,百姓缺衣少食、疾苦度日,我寻思着派遣一位兄弟安抚民众,救济百姓以示皇恩浩荡,这样看赈灾大使二皇子是最佳人选!”

燕鑫没想到老三会出此招,先是一阵慌乱,稍顷精神已恢复了七八成,大脑飞速运转,将事态利弊分析透彻:显然,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去洪涝多发的地区赈灾肯定是个苦差事,越是风口浪尖越的多事之秋,万一哪个不长脑子的手下贪赃枉法、克扣粮食,最后倒霉的人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