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事实是这样的:女王身边的一个宫女,当初暗中思慕皇上,但那会身为为贵妃的女王觉得她貌不出众,性情不佳,并未向皇上举荐,致使其怀恨在心。
那日御膳房准备了参茶,象以往一样,皇上与贵妃一人一盏,准备送去御书房。
那宫女偷偷在送给权贵妃的茶中下了毒,谁知前来端茶的宫女却说皇上与贵妃不在一处,又将两盏茶分开,无意间便将有毒与无毒的茶水弄混了,把有毒的那盏给皇上端了去。
于是,皇上在与独孤玦争吵时,误饮了毒茶身亡,独孤玦以为宫中有人对皇上不利,迅速纠集了他带回来的人马,要查明此事,却与误会他弑父夺位的宫中侍卫大打出手。
因为那天独孤玦身着盔甲,气势汹汹地闯进御书房,后来他在宫中带兵横冲直撞,最重要的是琳琅做了那个言之凿凿的证供,而他态度强硬,所以,在那种情况下,谁都会认为他的确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一切真相大白,独孤玦洗脱了冤屈,他要求与那宫女当面对证,可是,那宫女因为愧对独孤玦,已经自杀身亡,死无对证。
这事情要是早上两天揭穿,帝位非独孤玦莫属,可现在新帝已经登基,虽然是尚在襁褓的婴孩,但帝位不是儿戏,怎可以朝令夕改?
往日骄纵跋扈的独孤玦经过此事,深受打击,似乎心灰意冷,对帝位倒也没有与弟弟相争之意,女王再三道歉,他也置之不理,只有一个要求,离开皇宫。
于是女王与大臣们经过郑重商议后,封独孤玦为摄政王,辅助新帝,并将京城兵马拨给他统领。
独孤玦开始不愿,后来不知怎么就同意了,但他同意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上朝,不听宣,如何统领御林军别人不得过问。
这相当于不把女王放在眼里,没有人觉得女王会答应这样的条件,但女王居然大度于此,全部答应不说,还赐了京城里除了丞相府外最大的宅第,修葺一新给独孤玦做王府,并且广纳天下美人赐他充实内宅。
女王如此做,一时间引来了无数的猜疑和遐想。
有人以为女王是误会了独孤玦,致使他落到今日如此田地,做出的补偿。
有人以为女王毕竟是女人害怕独孤玦会报复。
还有人认为女王惜才,想给独孤玦一展所长的机会。
不管别人怎么说,权丞相知道京城那里有了独孤玦,他想用兵,别说这部下大多与独孤玦一起出生入死多年,至今是表面臣服,谁知道心里是不是还念着旧主?别偷鸡不成蚀把米,把人马拉到了京城,来个阵前倒戈,那可算是成全了独孤玦。
而且独孤玦兵法精纯,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权丞相也未必是对手,他不敢轻举妄动,只是一想起大好的局面,被自己的女儿弄了个乱七八糟,气就不打一处来,早知道就不送她进宫,在她失宠后就不要再帮着她得宠,不要她里应外合,来实现他的大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