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醒悟

徐门娇 阿狸小妃 6752 字 4个月前

回了府里,徐昭没有将这事情告诉任何人,只吩咐了连翘,叫她暗中派人盯着严妈妈,她有什么动静,都要过来告诉她。

“姑娘是该这样做,严妈妈回了老太太屋里伺候,往后还不定会生出什么事儿呢。奴婢听说,这几日严妈妈时常往林姨娘那里去,林姨娘失了大少爷的恩宠,总会怪姑娘的。”

徐昭一听,眼中闪过一抹嘲讽:“她一个姨娘,也敢说怪我?”

连翘的眼中闪过一抹异样,见着自家姑娘不大高兴,也没敢多问。

翌日,徐昭才刚刚起来,就听荣欣堂那里传来消息,说是老太太的病一直不见好,老太太醒过来的时候说是夜里老做噩梦,觉着府里头不干净,要从外头叫人来做场法事。

徐昭听了,笑着看了连翘一眼,出声问道:“大伯母她们怎么说?”

连翘皱了皱眉,开口道:“大太太先是不同意,说是好好的做场法事,叫外头的人听了,只当府里有什么,传出去也坏了徐府的名声。可老太太执拗,哪里能劝得住,责骂大太太不孝,巴不得她死了,就不用日日伺候她了。”

“老太太这样说,大太太哪里还敢说别的,只当花银子买个安心罢了。”

徐昭点了点头:“这事情大伯父可知道?”

“奴婢不知,大老爷平日里在朝堂上,便是回来也是在前院的书房,除了每日过来给老太太请安,从不管后宅之事。”

“奴婢觉着,大老爷也是不知的。”

徐昭笑了笑,就去了正房,将这事情说给了自家娘亲听。

周氏一听,脸色便沉了下来。

“老太太竟会弄这些,病了请大夫来看就行。”

见着自家娘亲生气,徐昭忙劝道:“您身子重,只当不知道这事情,祖母那里有大伯母和四婶伺候着,想来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你大伯母也不劝着些,老太太这样折腾,府里人仰马翻,传到外头可不好听。”

周氏看了自家闺女一眼,沉吟道:“这事情你可别凑过去,好好的呆在自己屋里,别被人冲撞了。”

徐昭听了,点了点头,赔笑道:“昭儿知道,昭儿陪在娘亲跟前,哪里也不去。”

说着,周氏又问起了那鹦鹉的事情。

徐昭给那鹦鹉起了个名字,叫做闹闹,因为它实在是太闹腾了,才回来几天,就学会了好多话,平日里徐昭和连翘她们说什么,它总是突然冒出几个字来,叫人啼笑皆非。

“这京城里也没见过,可见是贵重的,虽说是生辰礼,你也该做些礼物还回去,别叫人觉着你不懂事。”

“江太太疼我,才不会计较这些。”徐昭岂能听不出自家娘亲语气中的责备,只说道。

“你呀,这人和人都是要相处的,这点儿不怪罪,事情积累多了,那就成了大事。”

“你总要有这个心,叫人觉着没白疼你。”

徐昭点了点头,乖巧的道:“那女儿绣个荷包,还有两个抹额,过些日子送过去。”

周氏笑了笑,就叫薛妈妈打开了柜子,挑了些上好的料子出来。

“这蚕冰锦缎很是难得,你外祖母给了我这几匹,做了睡袍穿在身上凉快的很,娘叫绣房的人给你做。”

徐昭摇了摇头:“女儿不热,还是给娘亲和爹爹做吧,还有哥哥。女儿平日里什么都不做,哪里需要这个。”

徐昭当然不能说她身上已经有了寒冰珠,所以天气怎么热她都凉凉的,觉不出来。

周氏还想说什么,徐昭就拉着她的手撒娇道:“真的,女儿一点儿也不热,娘就是叫人做了衣裳,女儿也不穿的。”

知道她是孝顺,周氏笑吟吟摸了摸她的头。

“那往后再给你做新衣裳。”

徐昭抬起头来,应下了。

周氏又给了她一对粉色的珍珠耳坠,说是姑娘家该好好打扮。

徐昭不好意思道:“娘亲自己留着戴,女儿那匣子里都快装不下了。”

周氏抿嘴笑道:“你呀,就是再好的东西娘亲也是给你留着的。”

说着,不由分说的将那粉色的珍珠耳坠给徐昭戴上了,又叫她站在了镜子前。

薛妈妈端着茶盏过来,见了只称赞道:“姑娘戴着真是好看,粉嫩鲜亮,叫人移不开眼睛。”

徐昭翘起嘴角,眼睛亮亮的,也很是喜欢。

正说着,就听外头一阵脚步声,有婆子进来回禀,说是梅姨娘来给太太请安了。

周氏听了,便叫人将她叫进来。

很快,梅姨娘就从外头进来。

她身着蓝绿色的褙子,体态比前些日子消瘦了几分,见着徐昭看她,忙低下了头,缓步上前。

“妾身给太太请安。”

“坐吧。”周氏看了她一眼,吩咐道。

梅姨娘谢过,这才坐了下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周氏见着她这样,哪里不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

“你是

府里的姨娘,穿的也该讲究些,这衣裳还是去年做的吧?”

梅姨娘站起身来,有些惶恐道:“叫太太见笑了。”

周氏看了她一眼,到底没说什么,知她这些日子私下里将新做的几身衣裳都叫人拿到外头给当了,所以才穿了旧日里的衣裳。

“太太害喜厉害,这几日可好些了?”

梅姨娘问了几句话,见着徐昭坐在一旁,面色便有些迟疑。

“没事你就先回去吧。”周氏开口道。

“太太!”

梅姨娘抬起头来,跪到地上求道:“求太太开恩,将五姑娘给接回来吧。”

这些日子,她也去求过老爷,可老爷根本就铁了心思要叫茵姐儿吃了苦头,她想求老太太,老太太却是病了。到头来,她只能来求太太。

周氏皱了皱眉,看着屋里的丫鬟一眼,道:“还不快扶姨娘起来。”

“太太,求太太开恩,五姑娘在庄子上也住了好些日子了,如今天愈发热了,姑娘身子怕是熬不住。”

听了这话,周氏挑了挑眉,只说道:“老爷罚她去庄子上,也有几个婆子照顾,又不是要她的性命。你哭哭啼啼,是觉着老爷罚错了,想要害死自个儿的女儿。”

周氏的话音刚落,梅姨娘的脸色便一下子惨白起来。

“妾身不敢。”

“好了,我也有些乏了,下去吧。”周氏挥了挥手,道。

梅姨娘还想说什么,见着周氏的脸色,到底是没敢开口,站起身来行了个礼,才出了屋子。

“听下头的人说,姨娘也去求了父亲,父亲不答应,说是叫五妹妹在庄子上好好反省,等学好了规矩,再回来。”

周氏听了,笑了笑:“你父亲那样的性子,哪里会她一求就松口了,梅姨娘到底是生了你五妹妹,这些日子当了不少东西,她是想见你五妹妹去。”

周氏说着,又吩咐薛妈妈道:“你去茗烟阁一趟,告诉她,就说我许她去庄子上瞧瞧五姑娘,等晚上就回来。”

薛妈妈听了,便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见着徐昭一脸不解的样子,周氏微微一笑,道:“你过来,娘告诉你。”

徐昭走到自家娘亲跟前,才听她道:“这后宅里,威信是一回事,可也不能把人逼的太紧了,适时给个甜头,才是最好的。”

徐昭听了,琢磨了一会儿,慢慢明白过来。

“娘亲是说,父亲不将五妹妹接回来,娘亲就给梅姨娘恩典,许她去看五妹妹,这样梅姨娘就会感激n娘亲。”

周氏点头道:“恩威并施,才能叫她安分守己。”

徐昭很是佩服自家娘亲,怪不得这些年梅姨娘待娘亲格外的敬重,哪怕徐茵再折腾,也没生出什么旁的心思来。

这边,薛妈妈从锦竹院出来,一路去了茗烟阁。

门口的丫鬟见着她,只觉着诧异,连忙将她领进了屋里。

刚一进去,就见着坐在桌前抹着泪的梅姨娘。

梅姨娘见着她进来,脸上有些尴尬,站起身来道:“妈妈怎么过来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

薛妈妈闻言,看了梅姨娘一眼,才道:“太太开恩,许姨娘去庄子上看五姑娘,马车已经叫管家备好了,姨娘只收拾了东西去便是了。”

梅姨娘一听,一下子就愣住了,好半天才开口道:“太太当真”

“太太说了五姑娘总是姨娘生的,总不好叫姨娘一直担心着,老爷那里,太太会去回禀的,姨娘等晚上的时候回来就是了。”

听着薛妈妈的话,梅姨娘眼中满是感激和喜悦。

这几个月,她日日提着心,心里头不踏实,晚上一睡着就会梦到茵姐儿在庄子上受苦。

茵姐儿虽是庶出的,前些年老太太可是当嫡出的姑娘养的,便是太太和老爷回来,也没叫茵姐儿受了太大的委屈。

庄子上清苦,茵姐儿怎么能受得了。

“多谢太太恩典。”

“姨娘若没什么吩咐,老奴就先回去了。”

薛妈妈告退出来,梅姨娘就将梳妆匣里的首饰全都拿了出来,装在了包袱里,还有之前当了东西的碎银子,全都收拾起来。

她不得宠,平日里只每月几两例银,这些年茵姐儿心气儿高,叫人给她做衣裳也花去了不少。所以,并没剩下多少体己银子。

看着桌上的包袱,梅姨娘眼中竟涌起了一阵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