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消息传回来时,恰逢贺明隽十八岁生辰。

两国之间注定不能和谈。

嘉乐十四年三月,贺峻到北地两年之际,大晏大获全胜。

北齐元气大伤,还得赔偿大晏银子马匹,预计十年之内再无进犯之力。

四月份,北征大军凯旋。

贺峻总算赶在生辰前回了宫,他已经三年没和家人一起吃长寿面了。

第80章

比起过年、中秋这样的节日,贺峻一直更在意生辰这一天。

可偏偏这三年多来,他先是去治灾,接着才养好身体就去了北地,连着三年的生辰都是他孤身一人。

马上他就十八岁了。

十八岁在如今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不过于贺峻而言,他也就剩两次生辰就要及冠了。

每一次都很珍贵。

贺峻是有些近乡情怯的。

人一长大,都是会变的。

尤其他们还生在皇家,亲情总是要排在权势和猜忌后面。

他如今有军功在身,和不少武将及同上战场的勋贵之子都是过命的交情。

父皇必然不放心他,他早有预料也不以为意,就怕兄长

贺峻幽幽叹了口气。

应该不会,当初兄长会不顾自身和北齐人比骑射,其实有一定程度还是为他考量。

他并非是自恋,而是仔细想过的。

他知道兄长不是爱出风头的人,既不在意名声,更不会一时冲动伤害自己的身体。

兄长之所以会那么做,除了维护国家脸面,另外就是不愿让三皇子如愿。

若是三皇子和北齐人比骑射胜了,再请些文人写几首酸诗,到时候只怕三皇子要比他这个在边关正经厮杀的人还要声名远播、仿佛立了什么大功。

父皇为了制衡他,只怕会放任甚至推上一把。

而他不管有功劳还是苦劳,却不能让人大肆宣扬,“功高震主”这个词他还是懂的。

不过,兄长插了那么一手,便没有三皇子什么事了。

只是,兄长不仅受了伤,只怕那一手骑射功夫也引得父皇怀疑、忌惮,毕竟以往兄长都给人一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印象。

当时这消息传到边关,众人都不怎么信,还觉得传言很离谱。

贺峻却是毫不怀疑兄长本就是天资聪颖、惊才绝艳之人,看得多了一学就会有什么稀奇

他与兄长时有通信,但毕竟不能事无巨细地详谈。

他知道三皇子已经定了亲,皇妃是国子监祭酒和莹月郡主的孙女。

国子监祭酒名满天下,父皇为三皇子定下这样一位岳家也不知有何用意。

还有林中书令因病致仕,新任中书令是个保皇的中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