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德光帝失态,若朝廷不允,楚王自行改革……有钱任性不是一句瞎话。楚王供养十几万军队是轻轻松松的,到时……国家禁军变成私兵,只认楚王,哪里会认什么皇帝,朝廷?
杨业又不蠢,军改后侍卫六军战斗力飙涨,又只对楚王忠心耿耿,将士用命,其猛如虎。其他三军不思变革,又看侍卫六军独得好处,必会怨气横生,到时三军将领光按下内部乱局都会心力交瘁。
此消彼长,朝廷危矣。
杨业哪担得起这个责任?若他做了分裂国家的千古罪人……别看德光帝性子温厚,人家也是有脾气的,到时真会活剐了他全家。就算有大笔潜规则收入,也得有命来享啊。
卢定国认真耿直,是连皇帝乱用钱都要驳回的,才不管杨业脸色,只说:“殿下,这不合规矩,侍卫六军是朝廷的军队,自然由朝廷给养,哪里需要楚王殿下您私下贴补?”
德光帝真想狠狠亲卢定国又黑又皱的老脸一口。
沐慈淡淡点头:“卢尚书是明白人。”
杨业的后背叫冷汗浸湿了,腿似下水的面条般发软跪下,趴在地上,怆然道:“微臣……绝无此意。请陛下圣裁……”
说到了这份上,他一个字都不敢再说了,只能让德光帝做决定。
大家再次清醒认识到一个事实——楚王已掌控天下,翻云覆雨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大家就很庆幸楚王没有阴秽心思——他没有绕过朝廷私下改革军制,而是当庭请旨,可见他光明磊落,心有国家大义,胸怀天下。
德光帝目光锐利,身为皇者自有一股威势,沉声问:“众卿可还有异议?”
群臣寂静,孟志的嘴刚张开,却见德光帝如针如芒的视线,低下了头。
后头的大将军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只看唯一救命稻草常山王。
常山王是止儿夜啼的罗刹王,威震西北的左元帅,代表三十万边军立场。此时他端坐朝堂,一直垂目不语,只轻轻转动大拇指的扳指——熟悉他的人都知这是他沉思的小动作。
思考后的沉默,已是一种无形的立场。
德光帝看众人皆默,便道:“既然大家无异议,那朕准了楚王实施《侍卫六军军制改革预案》。”笑对沐慈道,“九弟,你放手施为,我相信你。”
沐慈平静对德光帝点头,事态发展在他预计当中,他心中无一丝悲喜起伏,淡然道:“户部、兵部及枢密院就与侍卫六军大都督府着手对军饷发放进行改制计算,实施过程若有改进建议,可畅所欲言;若有反对意见,我也会听一听,不过最好拿出道理实据,并告诉我为什么反对。”
沐慈一字一顿,强调:“为了什么?来反对!”
众人都明白,楚王的意思是,若为了私心私利便不用再说。
沐慈又道:“先帝遗旨,命三品以上文武送一名嫡子冲抵我楚王府典仪司。但我不爱勉强人,若家中无适龄子弟的,或另有志趣的,都免了。若有精通文武,农务,术算、律法、其他庶务者,或另有长才,愿屈就在我府里做个典仪的,都可以过来。”
众臣不论心思如何,都躬身应诺。
距离朝会结束还有几分钟,沐慈环视众人,最后亲自丢出了杀手锏:“英烈祠已经在选址,相信大家对准入标准也比较关注,我建议准入标准按细则进行量化,才更公平合理,也能更好规范禁军行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武将俱露出果然如此的眼神。
英烈祠果然是个香甜巨大的诱饵,此时,楚王双手一扯,把他铺陈了近一个月的大网,收了起来!
当真是以天地为棋子,楚王出手,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