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渔叫了朱熙入殿,便有一大堆人围着牟渔,都是来回话的。
按重要程度,先是沐慈那边的消息,一切正常。
然后是叛乱的善后工作,要抓捕的谁谁归案,谁谁拒捕被杀;被押的叛军不饱不饿情绪还稳定;尸身收敛正在进行;又问抚恤怎么发?
另外,落水的不论御林军还是叛军,打捞出不少,但有些被冲入御河,三千水军正在打捞。
牟渔抽调了三百水军去押送内库财物出宫入楚王府,这些人都要并入沐慈的仪卫队,要选择忠心可靠的。
忙完之后,牟渔又问乐恕和沧羽的下落。
依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很奇怪。
戚风回复:“殿下很关心这两个人下落,一直找不到,要不要扩大搜索范围?”
“在水里捞不到,也许命大没死,但两个人都有伤,不可能自己跑远。”牟渔道,其实这也是戚风的想法。
牟渔便吩咐:“排查当天过往船只,再到御河两岸问询。两个人若没死,样貌穿着都是数一数二的,不论被谁带走,总会有点线索。”
“是!”
有个内侍过来问:“梅家运粮船队要返航,要开具航引,是否放行?”
这却不是梅容自动往上凑,而是梅家船队这十年来已经发展为大幸朝最大的一支水上运输力量,经常替朝廷运输物资,要走的时候必须由朝廷开具航引。
这样派人来问牟渔,是一种潜规则——问是不是要运私货,反正梅家海船要出海贸易,一同卖掉,梅家抽个成,抵个运费劳务费,并不多,大部分利润还是货主得了。
不光会问牟渔,天京城里稍微有些权势的人家,梅家都会派人问一问。
——这是梅家船队能扩大到如今规模的原因。
若梅容心里有鬼,不闻不问就这么走了,反而有问题。
这事一般归包源管,包源下属领着许多商队帮天授帝赚钱,不然内库一直贴补国库,迟早坐吃山空。
包源虽然忙得焦头烂额,却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楚王会更需要钱。便让牟渔放心,事情会找人办妥。
牟渔便不再管,却忽然心中一动……他一直在追查是谁把沐慈从段千术手下救走,后来又送回。但一直没机会问沐慈,只能从他身上那件明显大几号的青布衣,还有带潮味的毯子为线索,推测出那家伙是走的水路。
有这实力,又和水路有关系的势力,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牟渔吩咐七夜星使中负责跟踪调查部门的天机:“查一查梅家金童这几天的动向。”
天机领命去办。
牟渔叫住他:“明里客气点,暗里也不要伤人。”毕竟没有危害到沐慈,应该算是友军,没必要结仇。
……
太和殿。
天授帝觉得手脚开始发凉,视线模糊,这是药效消退征兆。
他强撑精神,等朱熙进来,后面跟着中书舍人和起居郎,天授帝用力分辨一下起居郎,却并没有再叫那梗着脖子的六品官走开。
他命中书拟好了对为朱熙的任命,才继续吩咐:“子明,着枢密院下令,命侍卫六军重新整编。”
“是!”朱熙应。
“任命楚王为侍卫六军兵马大都督,以后侍卫六军归楚王直属,封楚王为一品天策上将军。”一句话,把侍卫六军整个打包都给了楚王。
“是!”朱熙虽然咋舌,却并不提出异议,他一贯就有个诨号叫“奉上官”,基本皇帝说什么他应什么,连临安长公主都拿他这软趴趴的性子没办法,只好由他去。
反正天授帝不敢太过分。
天授帝觉得叫他做枢密使没错,愉快地继续下令:“牟渔为侍卫六军兵马左都督,协助楚王管理侍卫六军。”
“是!”
“调何秋军为龙骑军大将军、戚风为鹰扬军大将军、安庆为广捷军左将军,大将军暂缺,将来由楚王来定。广胜、崇捷、崇锐暂且不动。”前四个番号是仍然留在天京的,崇捷、崇锐军正轮值在西北镇守边防,不适合轻动。
天授帝继续添加这些在将来会成为九郎嫡系的人的分量:“牟渔再次进封车骑大将军,赐金印紫绶;何秋军进封镇国大将军,赐银印青绶;戚风进封冠军大将军,赐银印青绶;安庆为归德将军,赐银印青绶。”
中书舍人见朱熙都没反对,便运笔飞快,一一记下,一会儿再细细写正式的旨意。
天授帝的视线落在了桌面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