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钢琴师 最澄 3139 字 4个月前

“是吗?”后勤惊讶了一下,笑道,“真令人羡慕!那么、预祝您在这场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他向那名后勤人员道过谢,捧着那束花,凑近嗅了嗅,先前紧张不安的情绪一下子消弭殆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宾客们陆陆续续入场,薛时坐在灯光晦暗的角落,以手背托腮,神情紧张地咬着手指。等到整间剧院的灯光突然暗了下去,薛时才回过神来,连忙坐正,环顾四周,发现原本巨大而空旷的大厅已经坐满了。

又过了片刻,舞台上的幕布缓缓开启,但是整间剧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观众们在黑暗之中屏息静气等待着。

突然,只听舞台上“啪”的一声响,引得观众席传来一片惊呼。

一束蓝色的灯光自穹顶笔直地倾泻而下,照亮了舞台那一小块地方,那里,一个年轻人侧身而坐,面前摆着一架巨大的钢琴。

他皮肤很白,五官却迥然于高鼻深目的白人,而是一种透着东方气息的细致婉约,他双眸低垂,一双眼睛藏在深色的额发里,异常修长的十指自然地搭在琴键上,整个人都被笼罩在那束灯光里,仿佛一尊雕塑。

静止了几秒钟之后,他的十指缓缓动了起来。

没有任何隆重介绍,没有演奏者的开场白,他以一首钢琴奏鸣曲登场。他擅长的,从来就不是语言,生来如此。

一曲完毕,观众们沉默了一下,随即热烈鼓掌。

接着,按照编排好的顺序,他一口气演奏了十多首曲子,那双手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地在琴键上跳跃着。

在他的带动下,他身后的管弦乐队也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围绕着他,钢琴与管弦乐队的演奏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编织成华美的乐章。

那些音符,被钢琴师赋予了生命。

在唐人街的小酒馆里、在开往中国的船上、在上海的监狱里、在每一个孤寂的长夜,他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全都淬炼在跳动的音符里,写在稿纸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它们时而哀婉孤独,时而漂泊无依,时而险象环生,时而波澜壮阔,一如他迄今为止走过的人生。

这场音乐会全程没有任何人说一个字,观众们之中没有人知道那位年轻的钢琴师是谁,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从哪来,他要去往哪里,他所经历过什么,可是却好像跟着他一起经历了一场永生难忘的中国之旅,在阴谋之中沦陷,在绝望之中等待救赎,在爱与欲念之中沉沦。

在二楼的一处角落里,笔直地坐着一个东亚青年,他坐在第一排,面朝围栏一动不动,谁都看不见他的表情。曲终的时候,全场都轰动了,观众们全都站起身热烈鼓掌,他仍旧静静坐在那里,整场音乐会里,他都维持着一个姿势。

四周灯光亮了起来,莱恩静静坐着,连续不间断地弹奏了两个多小时,此时他的双手垂在身侧,十指都在微微发抖。

等幕布缓缓落下,詹姆士第一个奔上舞台,在一片欢呼声中拥抱了他,兴奋道:“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的莱恩!你真是太棒了,太棒了!”

布尔特先生站在不远处,他推了推眼镜,微笑着说道:“你做得非常好,孩子,我没有看错人。”

詹姆士放开他,一手搭着他的肩:“后面有许多记者在等着你,威廉姆斯先生在帮你顶着,我想,他们现在一定迫不及待想要采访你,但是,我们决定拒绝他们的采访,我们希望能保持你的神秘感,吊足他们的胃口,这对以后提高你的唱片销量有利。”

莱恩一怔,还未开口,管弦乐队的成员们都围了过来。都是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一连许多天的排练,他们早就打成一片。戴维第一个冲上来,和另一名小号手合作,搂着他的腰将他举了起来,一大群人簇拥在一起,抬着他向后台走去。

果然,一进入后台,许多记者挤开威廉姆斯先生围了上来,狭窄的过道被围得水泄不通。莱恩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只得由詹姆士和戴维帮他开路,挡开那些记者。

场面一团混乱,镁光灯不停地闪,记者们也不顾阻拦,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向他问出各种问题,都被詹姆士一一挡了回去。

“李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您刚刚的开场曲叫什么名字?”一名身材瘦高的男记者站在人群的最后面,高声问了这么一句。

詹姆士忙抢先答道:“那是李先生刚到中国时创作的,它还没有命名,以后您会知道的。对不起,请让一让!”

莱恩突然停住了脚步,不知为何,他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已经在心中为这首曲子命了名。

他朝那名记者招了招手,那名记者非常兴奋,奋力排开众人挤到他面前,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

“致吾爱,檀溪。”莱恩淡笑了一下,回答了他的问题。

他在十八岁那年冬天,在一栋中国人的房子里,在一场热闹的婚礼上,百无聊赖,首次演奏了它,所有人都在忙着交际,他以为没有人在听,可是,他不知道,有一个人躲在窗外,听见并记住了这首曲子。

至于之后种种,更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巧合。中国人把这种巧合,称为缘分。

他现在特别想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