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赵知君听了就笑,声音又甜又软:“好呀,我正想你呢,我新收拾了院子,你来家里参观呗,什么时候过来呀?”

我笑着问道:“你哪天有时间?”

赵知君一向急性子,便说道:“明天?能来不?”

我立刻答应了。

赵知君住在北京四环寸土寸金的别墅区里,这里是真正的闹中取静,环境优美静谧,人烟稀少,被精心设计过的中式古典园林风雅斐然,四季都有景可赏,风光各不相同。

赵知君重新休整了自家庭院里的荷塘水榭,又移栽了几棵珍贵树种,正兴致勃勃地指着光秃秃的枝桠给我看:“现在看不出来,等到春天的时候特别美,我决定亲自照顾到她们发芽开花。”

我同情地看了那几棵树一眼,心道大小姐的“亲自照顾”太过沉重,这几位能不能活过冬天都是问题,更别提开花了。

参观完庭院,我们移至花厅喝下午茶,赵知君刚坐好便迫不及待地问我剧组的事,我隐藏了古鹏的针对,只说剧组换血之后随意删改我的戏,看着没前途,就想办法退出来了。

她听了就蹙眉,讥讽地说道:“古鹏那土老帽能拍出什么好东西?还整天附庸风雅地舞文弄墨,其实屁都不懂,他那电影是人看的?给猪看猪都嫌弃。”她表扬似的说道:“你退得好。”

我被她逗笑了,又说道:“君君姐,我这几个月不想闲着,你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能让我试试的?”

赵知君听了就笑,眉眼弯弯,一脸得意道:“昨天放下电话我就在考虑了,还真有一个,我表弟参与投资的,而且马上就要开拍,有个演员临时变卦,正在找人救场,我立刻就想到你了。”

我马上来了兴趣:“什么项目?”

赵知君拿起手机:“我发给你。”

我点开微信,翻开她发给我的资料,一点一点地细细把这个项目的大致情况看完了。

投资方和主创团队都是无可挑剔的上乘水准,剧本是著名编剧原创,也非常好。

就是这个叫姜漓的角色本身,有很大争议性。

故事开始是在九十年代的北京,姜漓和女主陈若飞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发小,从幼儿园到初中,他们都是一起上下学,关系也从年幼时单纯亲昵的友谊,渐渐变成了少年时期那种朦胧青涩,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情愫。

两个人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对彼此都很有好感,如果这样进行下去,也许到了高中,或者大学,他们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恋人,在一起结婚生子,白头到老。

可惜,在他们初三那年,姜漓家中突发变故,家境一落千丈,只能变卖家产,房产,搬到小城镇去龟缩避难,就此辍学,而陈若飞则顺利地考入了重点高中。

可即便如此,两个人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经常趁父母不在的时候打电话给对方,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就通过书信往来,把对彼此的思念,一字一句地写进薄薄的信纸里。

陈若飞一直希望姜漓能够复学,两个人也一直在努力申请资助,陈若飞甚至因为姜漓的事和父母谈判,希望他们能够做这个出资人,但陈若飞的家庭也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父母并没有办法负担两个人的学业,所以即使两个孩子想尽办法,也没有找到完美对抗残酷生活的出路。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一直维持着亲密友爱的关系,十六岁那年,姜漓终于攒够了回北京的钱,带着给陈若飞准备的礼物,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学校看她。

他走到那所重点高中校门口的时候,学生们还没放学,不知道怎么的,姜漓突然感觉到了一种自己和这个从小长大的城市之间那种格格不入的陌生感,疏离感。

这种疏离感在学生们放学的时刻直接达到了巅峰。

他发现昔日里和他没有两样,甚至天资远不如他的同学们如今已经和他天差地别,远远把他甩在身后了。他们穿着簇新的校服,背着书包,神采飞扬地骑着自行车,一路充满希望,欢声笑语地四散回家,而他自己则已经辍学两年,挎着一个灰白的斜跨包,里面装着农村的土特产,还有手工雕刻的手串。

正在出神的时候,姜漓突然看到陈若飞和几个相熟的好友一起走出校园,坐在学校门口小卖店的座位上,喝着汽水,边聊天边等待自己。

那个旧时光里熟悉的小女孩真的长大了,她个头高挑,皮肤白皙,眼仁乌黑,头发轻盈又秀丽,举手投足间都是城里姑娘的优雅和美丽。

他们之间既隔着一道窄窄的马路,又隔着一条漫无边际的银河。

突然很怕被她看到,姜漓有些慌张地退了好几步,默默隐藏在了树木后面,他怔怔瞧了很久,终究还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从此,姜漓再也没有回应过陈若飞的任何消息。

数年后,姜漓摸爬滚打多年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也终于认为自己有资本,可以追回陈若飞了。

可此时的陈若飞已经在名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和大学认识的男友结婚,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

看到好久不见的发小已经拥有了庞大的事业,她感到非常欣喜,而当对方展开追求之后,她也立刻表示自己已经结婚,坚决拒绝了姜漓。

但姜漓此时已经心态扭曲,他努力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充满自信地站在陈若飞面前,重新赢回她的爱,所以并未就此罢休,而是假意放弃,实则潜伏在陈若飞身边,不择手段地破坏她的婚姻,甚至在一切做法都无果之后,还设计杀害了陈若飞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