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我睁大眼睛又瞧了瞧柯展,他只平静地看着我,没什么情绪的样子,

我暗暗琢磨,该给他穿小鞋吗?但是看上去他和制片人颇为熟稔,我还是老实点好。

于是我规规矩矩地说道:“长得很帅,气质很好。”

导演又挖坑道:“和你比呢?”

不穿小鞋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致了,面对竞争对手,我可不会自贬。

我于是说道:“我觉得还是我比较帅。”

这下大家都乐了,柯展也笑着看我,我虽然不明所以,也只能跟着笑了笑。

那位让我自我介绍的工作人员又站了出来,客客气气地把我送了出去,到最后我也没搞明白那一出是什么意思。

出门之后我就赶紧给高磊打了电话,告知了他全部过程。

高磊听了就笑,说道:“怪我没跟你说清楚,那个柯展,他是早定了要演太子的,站你旁边大概是他们想看看你俩同框的效果,这对你来说是好事。”

我这才恍然大悟,又问了一下柯展和制片人的关系,高磊便说道:“他是制片从电影学院亲自选的,但也不是靠后台进来的,他从小练武,功夫很好,人长得又贵气,还是正经表演专业的,特别适合太子这个角色,早知道他今天过去我就提前跟你说了,不过没事儿,你表现挺好的,剩下的不用你操心。”

我这才放下心,想起来自己竟然傻乎乎地表示伴读比太子更帅,这要是放到古代,我真是一万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接下来又跑了剩下两个项目的面试,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也都顺利完成了,然后就是等通知了。

第111章

我惴惴不安地等了一个星期,终于接到了高磊的电话,正式通知我拿到了剧组《缙国纪事》沈睿云的角色,我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虽说只是个小配角吧,但这个项目实在太优秀了,不仅制作精良,剧本扎实,还有大导坐镇,卡司也相当华丽,如果我不是靠着舞剑出圈狠刷了一波存在感,是绝对进不来这个剧组的。

因为对制作过程要求很高,进组的时间也很长,所有演员到剧组报道之后,先要进行一个星期的剧本围读,熟悉所有剧情以及自己的角色,然后是两个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古代文化知识、礼仪、仪态等,接着又是一个星期的剧本围读,在拍摄前对剧本进行一次大修,然后才正式进入彩排,拍摄。

在这期间,编剧组会随时根据演员的状态和拍摄效果对剧本进行修改,同时,道具、美术、服装、摄影等各个大组小组也会安排工作人员跟组,为演员设计造型,动作,拍摄动线等内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

我听了之后脑海里只有五个字:“有钱有情怀”。

在一众粗制滥造的赶工剧之中,《缙国纪事》可谓是精益求精到了格格不入的地步,虽然比不上八十年代那些大戏大剧,但在这个快节奏的内娱,已经非常难得了。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角色诠释好,就算不能在众多优秀演员之中脱颖而出,也绝对不能拖后腿。

为了让我们迅速进入角色,演员在见面的第一天开始,都要像戏里那样称呼彼此,比如我要称柯展为“殿下”,他则要叫我的字“子疏”表示亲近,平日相处也要像太子和伴读那般相处,同吃同住,朝夕相伴,加快熟悉彼此,这样在正式拍摄的时候才能更加自然默契。

因为投入巨大,所以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压力都很大,文化课这种陶冶情操类型的课程学得慢一点还好,但在仪态上,只要有一个演员不过关,也会影响整部剧的质感,所以教授仪态的老师非常严格,偏偏我在这块是个完全的新人。

我虽然在扮演蔺相如的时候短暂地进行过仪态培训,但要做到坐、卧、行、立,乃至喝水吃饭、挑眉微笑,方方面面都像个古代贵族郎君的样子,对我来说还是很有难度。

声、台、形、表这些演员的基本功我虽然后天学习过,但是和一众很有表演经验,或者科班出身的演员相比,就非常不够看了,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也是挨骂次数最多的。

这天学完之后,我照例又被留下来补课,老师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小竹竿,在我的背部敲了敲道:“背!”

我立刻挺直,老师的小棍瞬间打在我的前胸:“不要这么僵硬,要自然。”

有几个演员下完课还没走,便坐在远处聊天,时不时看我一眼,我从小到大学舞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从未这样丢脸过,顿时臊得满脸通红。

柯展一般都会和我一起吃饭,所以经常被我拖累得很晚才去吃,他轻车熟路地坐到旁边的椅子上,边喝茶边等。

老师看了一眼柯展,又皱眉瞧着我,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看看你们家殿下,就坐在那喝茶那个动作,都特别优雅好看,贵气!你虽然不演皇子,好歹也是高门公子,你说到时候你跟太子同框,仪态差距这么大,你多难看?”

我垂着眼,低声道:“是。”

柯展放下茶杯,迈步走到我们跟前,很自然地接过老师手里的小竹棍,说道:“老师您去休息吧,我教他一会儿,等练好了再带他去吃饭。”

老师教了一天嗓子都哑了,假意推脱了一番也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