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福他们见了曾瑞祥和沈氏,说道:“这家姑娘根本就没出来游玩,横竖小三知道了地方,以后什么时候有功夫了,再找机会吧。”
“看来是家里管教太严,一个元宵节都不肯让孩子出来松快松快,这家长辈也是够古板的。”沈氏说道。
刘氏看见子晴她们手里的花灯,说道:“不如咱们也买个花灯,去江边放灯吧,好多年没放了呢。”
子晴这才知道每年的上元佳节,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去江边放花灯,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一张纸条上,放进灯笼里,难怪街上这么多的人提着一盏花灯。
刘氏带了大家往江边走去,一路上大姑娘小媳妇的成群结队,说说笑笑,江边人影幢幢,暗香浮动,有呼朋唤友的,有喁喁私语的,江面华光流彩,烛光荧荧,百花盛放,就连素日看来如水般清冷的月色,此刻竟然也有了几分温暖与喧闹,江边的台阶上还备有纸笔,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花钱请人代笔,把写好的话放进花灯里,点燃花灯,随波而去。
子雨早就兴奋得不行,嚷嚷着要先跑下去,被沈氏一瞪,也能只好乖乖地跟着大家,子福摸摸她的头,说道:“小妹还小,不知道每年专门有拐子来拐了小女孩去卖,可是要跟紧了大家。”
子雨一听,眼睛瞪着浑圆,问道:“大哥,既然知道了每年都有,官府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抓了这些坏人?”
子福听了闷声一笑,说道:“这个,大哥也说不好,大约是忙不过来吧?”
子雨扯着子福的衣袖求道:“大哥,她们被卖了好可怜的。等你以后做官了,一定要好好收拾这般坏人。”
子福郑重点头答应了,说话间,一行人就走到了江堤下的石阶和浮桥边,子雨借了纸笔。偷偷地躲在一旁不知写了几句什么。子寿和子喜陪着她去放花灯了。
子晴借了纸笔,看了一眼旁边的林康平。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了“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年年岁岁常相见。”这首小词。
林康平在一旁看了,握着子晴的手,两人一起点亮了花灯,粉色的荷花瓣半张着。在烛光的映照下,分外美丽。同样美丽的,还有烛光下盈盈的两张笑脸。
元宵过后,子福一家先行离开,子禄几个也是先后走了,陈氏这次因为生产在即,就没有跟着回安州。
沈新福一家在正月二十过来上工,好在康庄那边如今厨娘和针线上的婆娘都有了,先去的老汉开出了一片菜地,又喂养了二十来只鸡鸭,水塘里刚挖好时也放了些鱼苗,生活还是比较便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