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没有了钢琴,雄蕊琵琶一千多年的弦音,完美的勾勒出《凝视星空,同舟共济》的丰富情感。

只可惜,钟应心中悲伤大过希望,使得整首曲子情绪凝重,增添了更为深沉的痛苦与哀思。

厉劲秋站在台下,听觉敏锐,当然能够听出钟应的心情。

那双熟练挑弦的双手,偶尔犹豫迟疑,偶尔急切震怒,他弹奏的乐曲一如既往的好听,一如既往的无愧于那把唐代琵琶。

但是,弦音里缺少了纪念曲该有的蓬勃朝气。

排练结束,厉劲秋伸手敲了敲舞台木质地板。

他在舞台旁仰望钟应,“你的琵琶里,好像多了很多忧郁。”

钟应抱着琵琶,欲言又止,最终叹息道:“厉先生,其实我在为一件事情发愁。”

“什么?”厉劲秋的眼睛忽然亮了,他就喜欢钟应发愁。

“说来我听听,也许我能帮上忙?”

钟应见他如此热情主动,心情确实好了一些。

他抱着琵琶走下台,郑重的把琵琶放好,才闲谈一般说道:“我很不会跟人聊天。你说,要是和一个奥地利人聊天,应该选什么话题最好?”

钟应可以毫无压力和负担的跟人讲述遗音雅社、讲述古琴琵琶、讲述沈聆楚书铭。

他却不知道该和奥地利人楚慕,聊什么话题合适。

厉劲秋听完就笑出了声。

“这里可是维也纳,你说聊什么?”

他笑着伸手撑在观众席椅背,偏头看着钟应,觉得这位音乐天才提出了一个很傻的问题。

“莫扎特在这里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海顿献出了《‘皇帝’四重奏》,贝多芬创作了他的‘英雄’‘命运’‘田园’‘月光’,还有舒伯特,他用‘天鹅’鸣叫出了《冬之旅》。”

“奥地利就是维也纳,维也纳就是奥地利。”

“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地砖,都藏着音乐的灵魂。只要你谈论音乐,任何一个奥地利人都会热情的和你从早聊到晚,将你视为此生唯一的挚友!”

厉劲秋说得极为自信。

伟大而历史悠久的音乐之都,留下了西方音乐巨匠的足迹。

那些记载在书本上的伟人,生活在这片土地,创作出震撼世界的名曲,维也纳和他们的名字紧密相连,再没有比音乐更适合的话题。

钟应听得眼睛闪烁着光芒,看厉劲秋的视线,就像看一位大救星。

除去中国文物和中国琵琶,他似乎找到了更好和欧洲人沟通的诀窍。

他忽然想起来了。

楚慕冷漠刁钻的说话风格,和厉劲秋极为相似。

钟应低落的情绪顿时高亢,他崇拜的看着厉劲秋,问道:

“厉先生,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厉劲秋笑得温柔,在钟应身上他总有无尽的耐心。

“当然!”

“我因为不会聊天,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奥地利华人。”

钟应坦然的说出自己对楚慕的评价,“他会用排箫吹《新年好》,也听得懂《春江花月夜》。但是,我只懂民乐,没法和他好好沟通,惹得他生气了,所以想请厉先生陪我一起再去找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