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长平二十九年。
此时正是一年最热的季节,除了一早一晚或者有风吹过,白日温度高得下人。
一阵海风吹过,吹起了几只海鸥从水面飞起。
沙滩上,爬过几只小乌龟,被海鸥惊得赶紧爬进旁边的草丛里,又从另一边爬回海水里。
稀疏的草丛里延伸出一条小道,越往里草木越茂盛,从小道深处,遥遥地走过来一行人。
海边的夕阳总是格外地吸引诗人词人的眼光,这群人从衣着来看,就是丰城第一书院的学生。
隐隐中,这群人以其中一个华服公子为首。
海边的空气总是透着一股干燥,海边长大的人与京城人士总有那么几分不同。
与一年前相比,贾瑚肤色深了些许,多了健康的阳光色,但是依旧丰神俊朗,眉眼间多了几许坚毅。
二十七年,贾瑚参加了乡试,这次虽然考了第一,不过他也才十五岁,家里所有人都不赞成他来年继续考进士,他的学识考进士能考中,但是他终究年轻,应该继续学习。
游学的提议就这么通过了,贾瑚自己也跃跃欲试,他从未离开过家,最远去过京郊的庄子上游玩,京城之外的人与京城的人有什么不同,也只是从别人的口头上理解,对于这次游学,他是抱着期待的心情的,事实证明,读万卷书果真不如行万里路。
二十八年年后二月份他就带着一行随从出来了,二十九年的过年依旧没有回家,这一路他是循着当地的书院行走的,认识了不少人,见识过不同人的学问,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前他自己有些模糊的理念逐渐成型,一年多的行程,终于走到祖母给他定的终点丰城。
丰城现在是一个军事重点城市,它离海城不远,海城是沿海的经济中心,两个城市遥相呼应。
来到丰城已经有七八天了,贾瑚拜访了两位表叔,也是住在两个表叔家的,接着就是带着年纪小的表弟逛街,参加一些书会,与人切磋学问。
史鼐和史鼎早已接到京城的书信,结果这个侄子,晚了一年多才到丰城,他的行踪大家都知道,看他这么有毅力,倒是颇为欣慰。
史鼐和史鼎来丰城来得早,因为海边是危险境地,两人的品级倒是升得极为快速,现在一个是从四品宣武将军,一个是正四品忠武将军,不出意外,等他们致仕时,未必不能成就一等大将军。
而来丰城任职的官员,只要自己孩子长到十岁都会赶紧往京城送,是以丰城的读书人几乎都是本地人,不论是书院教育水平还是学识氛围都是赶不上江南和京城,猛然间来了一个京城的游学学子,大家都纷纷来结交,请教、切磋学问。
一群人嬉闹间,太阳落在了海平面上,人群里响起一阵赞叹声音,无论看过多少次,海边的夕阳落幕永远这么震撼人心。
当太阳完全从海平面消失,天地间顿时暗了一个色度,一众人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这才意犹未尽地返程。
贾瑚与一众人在丰城城门口分别,带着两个随从回到史家。刚走到二门处,就有两个小身形猛地从里边窜了出来。
“大表哥,你出门都不叫我们,亏我们还是好兄弟!”这是史鼐的三儿子史廷,两个月后满三岁。
贾瑚不由得笑了起来,还未说话,另一只大腿已经被另一个小不点抱住了。
这是史延,史鼎的小儿子,刚过两岁,但是这小家伙长得壮实,比史廷个子还大,一起走出去,别人指定会以为史延是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