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考试考的不是内容,而是心态。很多刚上一中的人在考试第二天心态就崩了,第三天考试就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刚开始会有很多人质疑一中这种考试方法。
直到此方法试验的第一年,一中的本科率达到了99%,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哦可是为啥呢……
对此,一中校长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平时考试的时候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等高考的时候这些学生第一天考完就算知道了自己考得不理想也不会特别紧张,也能以更平静的心态对待第二天的考试。
毕竟习惯就好。
俞泠听说一中考试时间安排的时候也疑惑了几天,直到看到几天前还在昼夜不分秉烛夜读的七班同学在考试当天早上突然就变成了我就这样爱咋咋地比他还咸鱼的样子,不禁为校长这个安排比了个大拇指。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是按照本学期学号排的座位,洛依旧坐在进门的第一个位置,俞泠依旧坐在最后一排,不过是从他那个位置往门那边平移了三排,坐在靠后门的位置。
俞泠有点儿偏科,语文是他所有科目里最弱的哪一科。高一没分科的时候俞泠在附中大概只能排到一百名的样子,因为他政史地太差了,差到那三科的老师上课都不想跟他眼神交流。俞泠倒觉得没啥,这样一个周正好多了几堂补觉的课,但林倾着急啊,因为他想选文科,于是想拉着对分科没什么想法的俞泠跟着他一起选。
结果林倾自己也没选文科。
因为林倾爸觉得林倾那种懒到连几个化学方程式都不想背的人要是选了文科,那应该,更悬了,而且林倾理科其实还不错,分科考试前一百那种水平。
其实林倾想学文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文科omega妹子多。林倾觉得自己这辈子虽然不能再找一个软软糯糯的omega了,但终归可以欣赏嘛,整天看着一群大老爷们抠脚有什么意思。
语文卷子上俞泠最怕的有两道题,一是阅读理解,二是作文。
比如这张卷子上的阅读理解一那篇记叙文,大概是一个古老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讲了一个从军但不幸战死的战士,死后灵魂历经磨难回到家乡给妻子告了别。第一题让俞泠分析作者写这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
俞泠:“我哪儿知道他想表达些什么?”俞泠在答题卡上写了个“鬼神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
第二题让分析文章中那个战士的人物形象。这题俞泠有把握,提着笔唰唰唰地写了几行字:英勇无畏、目标坚定,但不太聪明,他回来的时候应该坐飞机的,人们看不到他,也不收他机票钱。
第三题让俞泠续写这个故事。俞泠绞尽脑汁写了个自认为高级又美满的故事。
作文题俞泠更头疼了。
材料是这样的:生活中处处有声音,有歌声,有笑声,有叹息声,也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对于某些人来说,不同的声音代表了发声者不同的心境,也是打开不同的人心里那扇门的不同的钥匙。那么,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哪一种声音曾轻叩过你的心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