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

但张献忠不会去哪里,他还有把握,比如京城、比如襄阳。

京城就不必说了,路远坑深,要找死,也不会这么个死法。而襄阳,是杨嗣昌的大本营,重兵集结,无论如何,绝不可能。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某某事情绝无可能,建议你给他两下,把他打醒。

张献忠正在去襄阳的路上。

对张献忠而言,去襄阳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杨嗣昌总跟着他跑,兵力比较空虚,其次,他的老婆孩子都关在襄阳,更重要的是,在襄阳,有一个人,可以置杨嗣昌于死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跑路的新纪律,据说一晚上跑了三百多里,先锋部队就到了,但人数不多——十二个。

虽然襄阳的兵力很少,但十二个人估计还是打不下来的,张献忠虽然没文凭,但有常识,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所以这十二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他的部下,而是杨嗣昌的传令兵。

他们穿着官军的衣服,趁夜混入了城,以后的故事,跟特洛伊木马计差不多,趁着夜半无人,出来放火(打是打不过的),城里就此一片浆糊,闹腾到天明,张献忠到了。

他攻下了襄阳,找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开始找那个能让杨嗣昌死的人。

找半天,找到了,这个人叫朱翊铭。

朱翊铭,襄王,万历皇帝的名字,是朱翊钧,光看名字就知道,他跟万历兄是同辈的,换句话说,他算是崇祯皇帝的爷爷。

但这位仁兄实在没有骨气,明明是皇帝的爷爷,见到了张献忠,竟然大喊:千岁爷爷饶命。

很诡异的是,张献忠同志非常和气,他礼貌地把襄王同志扶起来,让他坐好。

襄王很惊慌,他说,我的财宝都在这里,任你搬用,别客气。

张献忠笑了,他说,你有办法让我不搬吗?

襄王想想也是,于是他又说,那你想要什么?

张献忠又笑了: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脑袋。

在杀死襄王的时,张献忠说:如果没有你的脑袋,杨嗣昌是死不了的。

此时的杨嗣昌,刚得知张献忠进入湖广,正心急火燎地往回赶,赶到半路,消息出来,出事了,襄阳被攻陷,襄王被杀。

此后的事情,按很多史料的说法,杨嗣昌非常惶恐,觉得崇祯不会饶他,害怕被追究领导责任,畏罪自杀。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