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

一个月,紫金梁的兵力已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这么下去,实在赔不起了。

于是他做出决定,分兵。

紫金梁现在的想法是,曹文诏再猛,也没法分身,分兵之后,就看运气了,谁运气不好,被逮着,命苦不能怨政府。

就这么办了,紫金梁分工。他去榆社,老回回(三十六营之一)去武乡,过天星(三十六营之一)去高泽。

关于结局,史书上记载如下:“文诏皆击败”

到底怎么办到,我到今天也没弄明白。

但紫金梁、八大王们明白了,混到今天,再不躲就没命了。

曹文诏是山西总兵,山西是没法呆了,往外跑。

跑路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直隶(河北),另一个是河南。

紫金梁去了河南,至少在那里,他还是比较安全的。

这个想法再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曹文诏同志是很负责的,别说中国河南,就算欧洲的荷兰,估计照去。

在曹文诏的追击下,紫金梁王自用吃了大亏,好不容易跑到河南济源,终于解脱了。

人死了,就解脱了。

所幸,他还算是善终,在被曹文诏干掉之前,就病死了。

崇祯六年五月,紫金梁死去了,三十六营联盟宣告结束。

紫金梁结束了他的使命,接替他的,将是一个更为强大的人。

合谋

当然,对当时的起义军而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文诏还在追。

紫金梁死后,曹文诏继续攻击。在林县,他遇上了滚地龙率领的民军主力,一晚上功夫,全灭敌军,杀死滚地龙。此后又攻下济源,在那里,他杀死了三十六营的重要头领老回回。

洪承畴在陕西,陕西消停了,曹文诏在山西,山西也消停了。虽然河南也不安全,但对于众位头领而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河南了,具体的地点,是河南怀庆。

河南怀庆,位于河南北部,此地靠近山西五台山地区,地段很好,想打就打,不想打就钻山沟,是个好地方。

于是,崇祯六年(1633)六月,山西、陕西的民军基本消失——全跑去河南了。

河南的日子还算凑合,虽说曹文诏经常进来打几圈,但时不时还能围个县城,杀个把知县,混得还算凑合。到崇祯六年六月,来这里的民军,已经有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