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招抚失败后,民军首领王左桂派出起义军,进攻军事重镇韩城,韩城派人去找杨鹤,告急。
杨鹤很急,因为他的政策是招抚,手中实在没有兵,但到这节骨眼上,就是自己拿菜刀,也不能不去了。
但他终究没有掌握菜刀技术,无奈,他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手上也没有兵,但杨鹤相信,这个人是有办法的。
第一个猛人登场,他的名字,叫做洪承畴。
洪承畴接到了求援的命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个相当扯淡的命令,你是总督都没办法,我怎么办?
但他并未抱怨,召集了自己的下人和亲兵,并就地招募了一些人,踏上了前往韩城的道路。
这是文官、陕西参政洪承畴的第一次出征,这年,他三十七岁。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
根据记载,此人的家世,可谓显赫一时:
曾祖父洪以诜,字德谦,中宪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武央殿大学士。
曾祖母林氏、一品夫人。
祖父洪有秩,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祖母戴氏,夫人。
有这么一份简历,基本就可以吃闲饭了。
可惜,洪承畴没能吃闲饭,事实上,他连饭都吃不上。
因为所有的这些简历,都是后来封的,换句话说,是他挣回来的。
洪承畴出生时,他的父亲因为家境贫寒,外出打工去了,他的母亲虽然穷,却比较有文化,从小就教他读书写字。
洪承畴很聪明,据说7岁就能背三字经,这是很了不起的。比如说我,27的时候,还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洪承畴23岁,参加全省统考(乡试),他的成绩很好,全省第19名。
第二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统考,成绩更好,全国第17名,二甲。
然后分配工作,他被分配到刑部。
这个结果对他而言,是比较倒霉的。
原因我说过,在明代,要想将来入阁当大学士,必须当庶吉士,进翰林院。以洪承畴的成绩,应该能进,可是偏就没进。
此后的十几年,洪承畴混得还可以,当上了刑部郎中,又被外放地方,当了参政。
参政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通常是混到最后,光荣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