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事人还是比较机灵的,弹劾当天,崔呈秀等人就提出了辞职,表示自己确实违反规定,崇祯安慰一番后,同意几人回家,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坚决留下了一个人——崔呈秀。
事情解决了,几天后,另一个人却让这件事变得更为诡异。
九月二十四日,国子监副校长朱三俊突然发难,弹劾自己的学生,国子监监生陆万龄。
这位陆万龄,之前曾介绍过,是国子监的知名人物,什么在国子监里建生祠,魏忠贤应该与孔子并列之类的屁话,都是他说的,连校长都被他气走了。
被弹劾并不是怪事,奇怪的是,弹劾刚送上去,就批了,皇帝命令,立即逮捕审问。
魏忠贤得到消息极为惊恐,毕竟陆万龄算是他的粉丝,但他到底是老江湖,当即进宫,对皇帝表示,陆万龄是个败类,应该依法处理。
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非常满意,夸奖了他两句,表示此事到此为止。
处理完此事后,魏忠贤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家,但他并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头。
第二天(九月二十五日),他又得知了另一个消息——一个好消息。
他的铁杆,江西巡抚杨邦宪向皇帝上书,夸奖魏忠贤,并且殷切期望,能为魏公公再修座祠堂。
魏忠贤都快崩溃了,这是什么时候,老子都快完蛋了,这帮孙子还在拍马屁,他立即向皇帝上书,说修生祠是不对的,自己是反对的,希望一律停止。
皇帝的态度出乎意料。崇祯表示,如果没修的,就不修了,但已经批准的,不修也不好,还是接着修吧,没事。
魏忠贤并不幼稚,他很清楚,这不过是皇帝的权宜之计,故作姿态而已。
但接下来皇帝的一系列行动,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
几天后,崇祯下令,赐给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免死铁券。
免死铁券这件东西,之前我是介绍过的,用法很简单,不管犯了多大的罪,统统地免死,但有一点我忘了讲,有一种罪状,这张铁券是不能免的——谋逆。
没等魏忠贤上门感谢,崇祯又下令了,从九月底一直下令到十月初,半个多月里,封赏了无数人,不是升官,就是封荫职(给儿子的),受赏者全部都是阉党,从魏忠贤到崔呈秀,连已经死掉的老阉党魏广微都没放过,人死了就追认,升到太师职务才罢手。
魏忠贤终于放弃了最后的警惕,他确信,崇祯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