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祥有个养子叫曹钦,他和曹吉祥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并对此充满信心,但要真的动手,他还需要一样东西。为此,他私下找到自己的门客冯益,问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自古以来,有宦官子弟当皇帝的吗?"
冯益心知不妙,但毕竟自己在人家里混饭吃,便顺口答了一句:
"曹操"。
对于这个答案,我们有必要说明两点,首先,这个答案不能算对,因为曹操先生是死后才被追认为皇帝,其次,估计冯益也没有想到,为了这句话,他赔上了自己的老命。
找到了理论依据的曹钦大喜过望,他立刻在曹操的光辉形象指引下,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曹吉祥和曹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文化有限,不是书生,他们二话不说,甩开膀子就准备造反了,昔日司礼太监王振预备几天,就敢出征打仗,而曹吉祥紧随其后,筹划一个多月就动手了。
曹吉祥和曹钦经过"仔细"筹划,制定了一个简便易行的计划(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曹钦带兵杀进宫,曹吉祥在内接应,杀掉朱祁镇,自己当皇帝。
以上,计划完毕
制定人:曹吉祥、曹钦。
人才,真是高效率的人才啊
虽然这是一个漏洞百出,不知所谓的计划,但曹钦敢造反,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他的资本就是手下的鞑官。
所谓鞑官,就是投降的蒙古兵,从朱棣时代的朵颜三卫开始,蒙古官兵就已经成为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分,曹吉祥曾经镇守边关,深知这些蒙古兵战斗力之强悍,便私下招募拉拢蒙古士兵,为自己效力。
实事求是地讲,曹钦手下的这些鞑官确实相当厉害,其战斗力要高于明军,可那也要看是由谁指挥,放在曹钦手里,也只能是风萧萧兮易水寒了。
但对曹钦有利的一点在于,宫内的驻军不多,而明代为防止武将造反,调兵手续十分复杂,身为主将,如无兵符,一兵一卒也难以调动。等到大军齐集,大事已定。所以,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时间。
只要能够在城外驻军调动之前攻入宫城,抓住朱祁镇,胜利就必定属于我!
一切就绪后,曹钦开始了他造反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选定造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