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做了仨菜,多了也是浪费。你看咱们是一块吃,还是分成两份,各自端回屋去吃?”
王继周这话一出来,最惊讶的是王曼。按照父亲的脾气,他不应该不好意思的擦擦汗,搓着手连声拒绝。
怎么现在他这般有勇气?腰板挺得笔直,似乎在跟老朋友商量般,话语中丝毫不见瑟缩,反而多了份自信。
虞虹倒没觉得有什么:“先前插队时大家不都一块吃,不用再占多余的盘子,凑一块也热闹。”
“恩,爸你们先吃着,咱们第一天来,我给邻居们送点鱼。”
王继周站起来:“咱们一块去,租住在这,往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是得去拜访下。”
而后他扭头:“你们先吃着吧,我问过楠楠,没有什么忌口的。”
父女俩出了门,王曼先想向左拐,给他们开门的正是王奶奶。将汤碗送到前面,她甜笑着说道:“王奶奶,我叫王曼,这是我爸王继周。我们租了虞家的房子,往后就住在这边。这是刚做出来的鲫鱼豆腐汤,你们端去尝尝。”
“快进来。”
王奶奶家的院子与她朴素的衣着般,一丝不苟,举目望去连片多余的树叶都没有。透过玻璃窗看向正房内,桌椅板凳全都擦得锃亮,王曼基本可以确定她有轻微洁癖。
“这鱼汤熬得真好看,颜色一瞧就觉得干净。”
王继周站在后面,努力组织着语言:“我做的家常菜,婶子您喜欢最好。我卖煎饼果子,往后早起来炸油条难免有动静,油烟也大。要是吵着熏着这边,您可千万跟我说。”
礼多人不怪,王奶奶笑容更真诚:“哪有人过日子不出声的,快进屋坐。正好咱们都姓王,这也是缘分,曼曼今年多大了?”
“这个月过完生日,正好十二周岁。”
“都十二了!”王奶奶惊讶道,王曼坐在边上,拿着小青蛙逗着她家小孙子:“那半个月后开学不就上初中?”
王继周瞅瞅闺女那瘦瘦小小的模样,说十岁还差不多,也怪不得别人吃惊。
“恩,正好上初一。”
“学习怎么样?”
王曼努力回忆着自己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却发现年代久远丝毫想不起来,无奈下她只得求助于父亲。
“她学习还行,这回期末考试就思想品德丢了一分。”
王奶奶更吃惊:“这可不是你说的还行,没看出来曼曼还是个文曲星。学习好,又勤快,继周你有这么个好闺女,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
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王曼没有过分贬低自己,也没有沾沾自喜。
正当王奶奶再准备问点什么时,房门打开,一双黑色方口皮鞋伸进来。黑色西裤里扎着的是时下流行的红衬衣,女人披散着头发,带着一副厚眼睛。
“妈,家里来客人了?”
王曼忙站起来,她认识这人,正是县教委的孙珂主任。前世初中开学时苏明梅已经去了深圳,大舅妈想着留她在家干活,死活不给她出初中的学费。正是这位阿姨亲自跑到十四户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撂下狠话“你们不供,这孩子由我来管,学费我给她出”,最后她才能继续上学。
孙主任可以说是她前世最大的恩人,她着实没想到会在这碰面。
“这是我儿媳妇,孙珂。小珂,这是王家父女,闺女叫王曼。他们从泉水村来,租咱们隔壁虞家房子,卖你最喜欢吃的煎饼果子,这会来给咱们送鲫鱼汤。”
孙珂放下公文包:“真是麻烦你们。你叫王曼?是不是今年全县期末统考只扣了一分的泉水村小学学生?”
王曼点头:“阿姨,应该是我。”
“学习真好,妈你们快坐,我去给你们泡茶。”
王继周忙起来:“不用这么麻烦,马上就吃晌饭,你们也得忙。”
王曼心中越发怪异,虽然父亲还是那般客气,可他整个人的气质像换了个人似得。不再唯唯诺诺,反倒十分能那拿得出手。
“就一杯茶水,不麻烦。坐,我正好有事要跟你们商量。正好你们在,省得我跑一趟云林村。”
王曼双手接过茶杯:“阿姨我来,这里我最小,合该轮到我倒茶。”
孙珂并没拒绝,递过茶壶后她直接坐在沙发上,推推眼镜:“曼曼的成绩应该是全县第一,如此优秀的学生,我们局长也很关注。”
王继周镇定了三四个小时的心浮动起来,局长那可是大官。泉水村这么多年,都没有出过一个局长级的大人物。现在局长问她闺女成绩?即便知道是好事,他心中也难免有些忐忑。
“局长也关注?”
“恩,每年升学考试局长都会关注。这些也不用说,咱们邹县这几年小升初的状元,一直都在实验小学,王曼的成绩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王曼倒一圈茶水,然后双手托着杯子安静地坐在那,并不多说话。毕竟她不是真的十二岁孩子,坐在一旁她身上自有一种安稳的风度。
这样乖巧又
懂事的孩子,绝对最受长辈们欢迎的类型。王奶奶对她更热情了些,就连孙珂也对她另眼相看。
王继周有些拘谨:“这孩子从小就安静,写作业从不用我们管。”
孙珂笑道:“这样的孩子最让人省心,咱们县实验中学每年都要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我看王曼条件完全合格,本来想过几天跟你们谈,不过现在碰到了,正好一起说出来。”
实验中学?王曼摩挲着杯子,前世可没这回事。不过到这会她却明白,为何孙珂会找到她十四户村。
“曼曼能进实验中学?”
王继周当然知道实验中学,那是邹县最好的中学,七年制一直到高中毕业。每年县里的大学生,十个里有九个是实验中学出来的。
可实验中学是从实验小学直升,实验小学直接从实验幼儿园收孩子,而实验幼儿园,不是他们农村孩子能摸上边的。在这之前,即便闺女学习成绩好,他也没想过她能上实验中学。
“当然,不过是转一下学籍,咱们教育局就能办。”
王继周握住杯子的手有些颤抖,实验中学可比他原先打算的镇中学好多了,闺女能进去,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在答应之前,他还是扭头问向王曼:“曼曼,你怎么想?”
“阿姨,实验中学要多交钱么?”
王继周忙打住她:“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只要能进实验中学,再多钱爸也给你凑。”
孙珂笑着摇摇头:“不用多交钱,书本费和学费跟其他学生一样,但是比起镇中要稍微贵点,一个学期大概也就贵几块钱。还有实验中学要买校服,春季和秋季各一身,你们要是不够我能给先垫上。”
又是这句话,王曼鼻子一酸。她总算明白了,前世定是舅妈得知学费贵还要买校服,所以才一口回绝了教委的要求。
“谢谢阿姨,我爸会给我买的。”王曼转过头,眼中全是坚定:“爸,我想上实验中学。”
王继周哪还有不答应,站起来他对孙珂一再感谢。
“你们真不用谢我,成绩好的学生哪都不嫌多,这是王曼自己考出来的。”
出了这边门,父女俩又拜访了其他邻居。收到鱼汤四邻都很高兴,纷纷夸着他们家的煎饼果子好吃。
再回到虞家时,他们已经跟四邻熟悉起来。院子里的盖菜笼还没动,虞楠正坐在树下,托着一本高等数学看得津津有味。
见他们回来,虞虹从房内出来:“楠楠别看书了,咱们先吃饭。”
夏天菜不嫌凉,四人围坐在树荫底下慢慢吃着,王继周起初还有些拘谨。可虞虹很善于同人交流。两人一个健谈,一个有心打滑,没过多久王继周就显得游刃有余。
“刚才那碗汤送得真值,隔壁教委的主任,说让曼曼去实验中学。”
虞虹停下筷子:“实验中学?我也打算把楠楠转过来,毕竟这次调来邹县,怎么也得呆几年。”
这对王曼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今早跑步时她还在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还没等她高兴,房内的座钟开始报时。
十二声响起,到点了,王曼巴一口饭站起来:“爸,该出摊了。”
☆、第30章 -7
王曼家只是上午忙,收拾完餐车下午基本就没事了。又是一个闲适的下午,她坐在墙根底下数钱。买煎饼果子大多数拿的是零钱,超过五块的钱都被她放在一个类似存钱罐的密封箱子里。
这会箱子打开,钱全部倒出来,摊开在桌子上,她把不同面额的分别放成一沓,然后一张张的数着。数出一百张后,她摞整齐后用橡皮筋捆好。
院子里就她一个人,越数她越惊讶。平常卖一个煎饼果子收人家五毛钱,或者收一块找五毛,她觉不出钱太多。可积少成多,尤其是最近十来天他们一天出两次摊。中午虽然比不上早晨卖的多,可煎饼果子这东西,卖出去一份就赚净赚两三毛钱。
两个半月下来,除去日常开支,钱匣子里竟然存了将近4000块钱,望着那三捆十元大钞,一捆五元的,还有其他零碎钱,她有种深深的不切实际感。
“曼曼都数好了?”
王继周推着车子进来,后面扎着一整袋绿豆粉,正是做煎饼果子用的。看到那整齐的三厚沓十元钞票,他扶着车子的手有些不稳。
“这么多?!”
“恩,一天咱们能赚六十,两个半月下来可不就这个数。得亏爸去银行换成十块的,不然一毛两毛的堆起来,得多大一堆。”
王曼想着前世网上那个拿一毛钱给农民工发工资的老板,就万儿八千的钱,他硬是折合成一毛钱硬币,整整装一麻袋。
王继周掰手指头数着,一天六十,一个月就是一千八,俩月三千六。他们爷俩花点,剩下的也差不多这么些。看着面前雀跃的闺女,摸着他从没拿过去的巨款,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了底气。
“曼曼,咱们走。”
“干嘛去?”
“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不安全,咱们去银行。”
王曼进屋换件合适的衣裳,坐在大金鹿横梁上,跟着父亲一道去了银行。这会邹县最盛行的是农行,十一层的高楼顶镶嵌着大钟,整个农行是县城的地标性建筑。
农行离这并不远,王继周正打算去这家。一路骑着车子走过去,王曼突然看到路边一个熟悉的“工”字形标志。低矮的平房比起前面不远处农行十一层的高楼,就像是裹小脚的女人对上穿着chanel高定的白富美。
这正是1984年成立的工行,比起1912年成立的中行、1951年的农行以及1954年的建行,这个后世的五大国有银行之首,超越埃克森美孚登顶全球第一大企业的银行,如今才刚刚起步。
“爸,咱们存这家。”
王曼知道,越是大银行,对于早期的客户和大客户优惠越多。她不指望、也抱不上工行大腿,但搞好关系,别人吃肉她喝点汤也足够。
“这家?农行不好?”
“农行当然好,但是你看这家名字,中国工商银行。咱们做买卖的,肯定跟这家银行沾边。”
王继周知道银行都是国家开的,所以存哪家对他都一样。当即他停下车子,小心的拿起装钱的提包推开玻璃大门。
“我想存些钱。”
“请问您是定期还是活期,我们现在也有国债,三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定期存款要高。”
统一穿着短袖白衬衣的柜员热情而周全的接待着他们,王继周坐下来,递给她户口本:“我闺女还要交学费,我存活期。三千五,用这个名字打存折。”
“王曼是么?得她本人在。”
“她在,曼曼快过来,咱们办存折。”
王曼正站在前面,看着银行的汇率表,还有各种存款的利息。与后世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相比,如今的银行简直单纯,就存、取、贷三项业务。心中那点把钱买成基金的念头掐灭,她走过去。
“什么事,爸?”
王继周扭过头来:“今天不是你十二岁生日,这些年你没过过一次生日,爸爸也没送过你礼物,今天一块补上。”
玻璃后面的柜员瞅瞅父女俩,颇为羡慕的说道:“你还真宠孩子。”
“我就这一个闺女,我的可不就是她的。”
父亲这十来天变化太大,他买来了新华字典,拿着她的小学语文和数学课本,闲下来对着字典念。捏着钢笔,他笨拙的练习着简体字,列算式学着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偶尔不会了还会来问她。
与此同时,他身上的唯唯诺诺基本消失不见,遇到在机关上班,拿铁饭碗的邻居时,他也能面色如常的打招呼。
“爸,你……”
王曼不知要如何形容当下的感觉,她知道父亲疼她,可没想到会这般疼。虽然未成年人的财产由监护人支配,可父亲连小学都没上过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这般高深的算计,他是真的一门心思对她好。
“这样不好吧?钱就是我拿着又能干啥?”
“存折上写谁名不都一样,过来签字。”
王继周并不想多解释,这十来天离了云林村,他就明白了一件事:这个家首先是他和曼曼,然后才是爹娘兄弟。该养老时他不会拒绝,可家里东西能做主的只能是他和闺女。
曼曼受了十多年苦,心里肯定不安稳,把钱交她手里也算是份安慰。再说以曼曼的性子,就是真攥住钱,他这当爹的要花,难道她还会不给?
“小姑娘,看你爸对你多好,签个名吧。”
这会还没有自动点钞机,柜员边双手点着钱,边劝着王曼。
“你确定,爸?”
王继周摸摸鼻子,小声劝道:“当然,钱在我手里也是被你奶奶要过去养老,然后不声不响的贴补你三叔。”
提到这俩人,王曼想都没想的抓过单子,一笔一划的签上自己的大名。不同于一般的小学生,她前世写了那么多年字,手感在那,字体并不幼稚。
柜员接过去,连声夸赞:“小姑娘字真好看。”
王继周颇为骄傲:“我闺女打小学习好,这回小学毕业期末统考,她就丢了一分。”
又来了,王曼低下头。父亲性格不再那么面,隐藏在心底的骄傲也就毫不掩饰。现在基本见了人,他就得宣扬下自己那高分。在她看来这样着实拉仇恨。毕竟大多数学生都是学渣,学渣的家长听到学霸的成绩,能不心塞?
“还真厉害,比实验小学的赵大伟考的都高。”
听到这名字王曼身子一下僵硬起来,重生以后太忙,她险些忘记,赵大伟跟她是同乡。他们的相识,正是始于大学里的同乡会。
脑子里一片空白,重生前的种种历历在目。为了取信李晶晶,在她全身上下只剩一块钱的被赶出公司后,赵大伟来过一通电话。
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曼曼,我留在北京就是为了过舒坦日子。一年到头想着省省省,买双鞋有特步不选耐克,而且还得等着特步打折再去买。就连吃饭,每晚你都得等七点后,跟一帮老妈子去抢
超市的打折蔬菜和面包。瞅瞅镜子照照自己,你那副干巴巴的模样,哪个男人会喜欢?
你别怪晶晶,朋友一场,她劝过我对你好点。是我追的她,我实在太喜欢她了,我都忍不住。你们俩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日国贸的滂沱大雨,让他后面那些不堪的言语变得模糊。可只是前面这一段,就足以让她坠到谷底的心再承受万箭齐发。
“笨蛋曼曼,醒醒,那些都过去了。”
略硬的卡纸递到手心,是刚刚打出来的存折。王曼从回忆中醒来,望着存折上带着油墨香的350000,她突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真的过去了,如今她就是再生气,赵大伟和李晶晶也感觉不到,她何苦来哉。
“虽然你智商不及格、体力不合格,但偶尔还算聪明。”
抚摸着存折,王曼意识对空间中的元宝说道:“谢谢你。”
手续全都办完,父女俩走出工行大门。方才很专业的柜员立刻八卦起来:“那姑娘学习真有那么好?”
“赵大伟不一直是全县第一,麻纺厂老赵家尾巴都快翘上天。”
“除了小升初这年的期末,平常时候实验小学不都是自己考自己的,不跟乡下那些孩子比。我刚坐得近,听见那姑娘她爸嘀咕了句什么,你们说真有这么偏心的老人?”
三名柜员聊得正热闹,边上主任室的门打开,王昌平走出来,看到柜台上那一沓现金。
“刚才接了个大户?”
办存折的柜员将申请资料递过去:“就这家,还跟王主任您一姓。他家那姑娘今年刚好小升初,听说考了全县第一。”
王昌平手顿了顿,拿出一份复写的资料:“我进去做档案,有客户来你们可别这么随便。”
都是同事,面对随和的主任,三名柜员也没那么紧张。随便点头答应下,主任室的门再次关上。
录完档案,王昌平回到家,刚好遇到从教育局回来的媳妇。她拿着一包袱衣裳,正准备出门。
“小珂,都快吃晌饭了,你这是要干啥去?”
“昌平下班了,正好你看着儿子。前几天我不是跟你说过隔壁虞家租房子的父女俩,小姑娘学习格外好。她人也有礼貌,一天到晚笑呵呵的,看见娘就叫奶奶,见了我也叫阿姨。每早娘去买煎饼果子,她都给多舀半勺的绿豆面,从来不多收咱们钱。我看他们家经济也不宽裕,这衣裳是盼盼的,都是从百货大楼买的好衣裳,就穿个一两回还很新,他们不嫌弃就给送去。”
王昌平放下公文包:“都是些旧衣裳,不用去送,人家不差这俩钱。”
“这怎么说?”
“我还能骗你?他们上午刚来银行存的钱。”
孙珂柳眉挑起:“小姑娘长得快,买新衣裳太费。我都拿来了,就送去试试。”
见媳妇也是一片好意,王昌平也不拦:“去吧,人家不要你也别勉强。”
“我都知道,就是去问问。”
一回到家,王曼就珍而重之的将存折放进盒子中。其实她想放进空间,可元宝直接一口回绝:“放空间下一秒就化成粉,我可不能时时刻刻给你护着存折。”
锁上盒子后她拿起课本看起来,父亲对她这般毫无保留,且深深的以她学习成绩好为荣,她愿意做一个让他骄傲的女儿。
有着成年人的理解力和孩子的记忆力,她看起来并不费劲。没多久虞楠回来,两人坐在树荫下,一道静静的坐着。见他们看书,王继周炒菜拌铲子的动作也轻了不少。
院中传来知了的叫声,三人渐渐达到一种和谐,直到敲门声响起。
“孙阿姨,你来了。”
“曼曼和楠楠都在看书那,这是我侄女的些衣裳。她穿着小了,你看看要是能穿,不嫌弃就拿去。”
王继周放下锅铲:“孙主任,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反正放在那也是占地方。”
王曼望着她手上那一摞,t恤上镶着小碎边的花纹,布料看上去也崭新,的确是些好衣裳。她并不排斥穿别人旧衣裳,毕竟父亲和她这两代人小时候家里穷,一件衣裳都是大的穿了让给小的。
父母离婚之前,她都是捡苏丽丽不要的衣裳穿。即便家里有钱买新的,苏明梅也会先送给侄女,再从娘家拿旧的来给她穿。照她的话说:小孩子脸还没张开,没必要穿太好。
“衣裳真好看,我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