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因此,张进有意无意地总爱和杨老师唱反调。

他最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怎么会有年轻人这么一板一眼的?像个小老头,无趣无趣……”

杨老师似乎很喜欢历史,尤其喜欢三国时期,他上课的时候总爱讲一些三国时期的小故事,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不过,他上课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讲话或者做其他事情被他发现,他会毫不客气地批评。

陆瑾言有时会想,杨老师一定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因为他的眼睛总是像星星一样亮。

“好了,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三十页,今天我们讲《赤壁赋》。”

杨老师在讲台上道。

“好€€€€”张进拖着长音懒洋洋地应道。

“张进!”讲台上的杨老师皱着眉头喊了一声。

“到!”张进赶紧大声应道。

“你回答一下我刚才的问题。”

“什么问题?”张进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问的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写过多少首关于赤壁的诗词?”

“这个啊,苏轼写过两首《赤壁赋》,分别是《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还有没有了?”

张进想了想,然后求助看向同桌。

陆瑾言张了张嘴,做了个口型。

“《念奴娇€€赤壁怀古》!”张进总算答了出来。

“很好,你总算没有白听我刚才讲的。”杨老师点点头道,“那么,《前赤壁赋》中苏轼对人生的理解是什么呢?”

“老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啊。”张进挠挠头道,“能不能换一个问题啊。”

“那就回答一下《赤壁赋》中苏轼对变与不变的思考吧。”

“苏轼认为变的是外在的事物和人,不变的是内在的精神和品质。”

“回答得很好。”杨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那么再回答一下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呢?”

“苏轼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认为应该随遇而安,不因得失荣辱而悲喜。”

陆瑾言听到张进的回答,心中不由得一阵郁闷,“随遇而安,宠辱不惊”这两个字大家都会说都会背,可又有多少人能正常做到呢?

至少自己根本做不到。

想到父亲的期望,和那些无止境的目标,陆瑾言轻轻叹了口气……

“很好,坐下吧。”杨老师看着张进满意地笑了笑,“看来你还是听进去了一些东西。”

张进嘿嘿一笑,露出了两排大白牙。

陆瑾言看着张进的表现,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这个大男孩虽然有点粗线条,但心思却很细腻。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没有张进这个同桌的庇护,他能否在这所学校里坚持下去?想到这里,他不禁感慨万分。在这所学校里,虽然大部分人都对他这种特长生不屑一顾,但也有少数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他猜想这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优秀或者多有趣,才愿意和他交朋友,而是因为他很善良正直。

且不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就算是在翎羽私立这个小小的世界中,这样的品质已经不多了。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应该还是幸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