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有个说法叫“戏眼”,指的是一群人在表演,但你的目光会不自觉地追随着某个人,即便他是个背景板,也会把视线集中在他身上。“戏眼”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个人演技好,和表演的角色融合得流畅,因而格外吸引人,极少部分情况是他本身就具备吸引人目光的能力。

杨导琢磨着,不知道这位是前者还是后者。

他趴着的姿势十分不羁,双手趴着,脑袋枕在手上,脚随意地耷拉着,其他人动静大了他就烦躁地趴起来,再暴躁地翻个身,但凡这会儿不是考试,杨导觉得他就要起来骂人了。

过了一会儿,男生的校服动了动,似乎有人在敲他的脑袋。

男生在校服里蛄蛹了很久,才不情不愿把校服拉了下来,做这些动作时,他全程用两条胳膊顶着肩膀,整个人缩头顶肩,像极了不学无术的混混。

他和“监考老师”老师对视了两眼,露出个不耐烦地表情,似乎在说“知道了”。然后勉勉强强又吊儿郎当地坐了起来,用两根手指嫌弃地捏着试卷,后背懒洋洋地靠着后桌,一边靠着一边看。

视频拍摄的角度问题,脸部比较模糊。

杨导抚掌,“这个男生还不错,第一次表演有细节有情节,流畅自然贴近生活,好好培养,演技差不了。”

莫制片惊到:“你喜欢?”

那必然是喜欢的,谁能不喜欢有天赋演技不错的新人呢,但嘴巴要矜持。

“还行。”杨导矜持道:“第一次演戏有这个水平不错了,还得看后面有没有学,有没有坚持。”杨导想了想,补充道:“让他来演我的男主可以。带他拍两三部,演技就磨出来了。”

莫制片平静道:“他就是沈钧。”

“???”杨导把视频调回了第一页,用手机把照片拍下来,再把视频调到面试中,来回比对。

他低头看照片,抬头看视频,难以置信:“这是沈钧??”

“是啊。”莫制片说,“他面试时是学生造型,封面是他拍的鲜花广告,化妆师造型师按白幼瘦审美走的。看起来不像一个人,但你仔细看轮廓和眉眼,是相似的。”

杨导:“……”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心动了?”莫制片问。

杨导可耻地点了点头,是个好苗子。

莫制片面无表情地重复他看视频前的话,“我就是把剧砸手里,也不让他拍。”

莫制片说:“你可以表演砸剧了。”

这样一幕在很多地方上演,各大导演制片用或审视或探究的目光研究着沈钧过往的演戏经历,无论是轻视他的,还是把他当抓住投资方稻草的,都在看完视频合集后有了惊人的转变。

视频合集是按照时间顺序做的,从沈钧第一次接触表演,到沈钧大学四年的不断进步,再到他毕业后的电影,随着时间推移,沈钧的演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提升,如果说第一次的表演还是青涩的,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大众典型的,到最后一个视频时,已然是脱胎换骨。

感叹声此起彼伏:“我还当他是个废物花瓶,按煤老板包养的小情人看待的,是我小瞧人了。”

“他戏好,怎么能在圈里沉寂好些年?”

“他的表演风格,老师是武姣?有武老师的痕迹。”

无论是秦一诺还是沈钧,都没想到,百亿计划对沈钧来说最大的好处居然是给了沈钧被导演制片以及公司们看见的机会,让他能被看到,被认可。

一个带资进组的演员固然值得留下,但一个好演员才会让人欣赏。

一个带资进组的演员,同他合作只看钱,不看质量,纵使给他角色,也只会给表演风险不大的,人物扁平化的角色,可一个好演员,那就得拿出诚意来了,角色不仅不能扁平化,还得有层次感,有成长,有人物弧光。

刚听到“百亿计划”时的“随便拿个剧糊弄一下,身为名导演/名制片/知名制作公司的自己就是金字招牌”的想法已经立不住了,重新评估沈钧后,他们发现只有拿出真东西好东西,才能打动对方。

那些珍藏着的剧本被悄无声息地拿了出来,斟酌再三,发到了指定邮箱。

他们不敢拖延,“百亿计划”刚推出时,沈钧短期就能接到大量本子,他在演员这条路上还是彻头彻尾的新人,真正参演的戏屈指可数,很容易看到好本子就动心。假如在他们之前,沈钧就看到了好本子,决定要参演了,那他们的本子再好,想拉秦一诺的投资,也得拖到沈钧拍完前一部以后了,怎么着也得半年。

一晚上人仰马翻,与时间赛跑,生怕晚了一点。

早上沈钧醒来发现睡前还有电的手机,已经没电自动关机了,沈钧眼睛迷迷糊糊半睁不睁的,在床上摸索着找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