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这些天都没有关注这件事情,与郑丽琬相比起来,李艺就是不起眼的渣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也无心过问此事。这休息了一阵,回来之后却恰好听到李艺的消息,看来他们还真是有缘。
平阳见罗士信感兴趣,接着说道:“这事早在两个多月前就chu xian了苗头,那时你们还在河南救灾。大理寺、刑部先后从北方的突厥汗庭探得了确切的消息,并且还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李艺的弟弟罗寿恰逢其会的chu xian在了北地,大理寺、刑部一并认为军事机密就是从罗寿口中传出去的。”
“两个多月前?”
罗士信暗自点头,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与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一点:大理寺、刑部能那么快的查到罗寿的存在,固然跟他暗中将目标指向罗艺有莫大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执行力行动力还是什么可观的。
“都两个月了,还没有断案?”罗士信有些好奇,心中也知道李艺地位太高,又有李建成护着,想要处置他,没有那么容易。
平阳点头道:“现在有着些许争论,罗寿开始抵死不认,一直拖着。后来在李艺的劝说下,罗寿认了罪,说是因为恨你处处针对他大哥,导致他大哥颜面无存,所以起了歹意。”
罗士信不屑的撇了撇嘴道:“这撇的倒是干净,一下子就变成大义灭亲了。”
平阳颔首道:“僵着的关键就在这里,大理寺认为过在罗寿。是他勾结突厥,泄露军事机敏,危害大唐利益。不过刑部却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与大将军结仇的是李艺,李艺才是主谋者。双方僵持不下,李艺又是大唐燕郡王,地位仅次于几位亲王,没有确切的铁证也不能拿他如何。父皇见继续拖下去也不是个事,也就决定两日后,三司会审。将此案定下。”
三司会审?
罗士信在ji中有这么一个词,但具体是什么qg kuang却是不知,也便细问起来。
“所谓三司会审最初源自于战国时期。那时候以太尉、司空、司徒三人,组建的审讯机构俗称三法司,处理审查重大案件,以免一方握权。官官相护。汉朝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而我唐朝则是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三人。他们隶属不同部门,相互也难以串通一气,最后的结果以人数多的一方为理。后天审讯罗寿的分别是刑部尚书屈突通、大理寺卿郑善果还有御史大夫皇甫无逸。现在屈突通与郑善果僵持不下,依照当前的qg kuang,御史大夫皇甫无逸的意见倒是其中的关键。”
罗士信想了一想,问道:“那么公主是怎么认为的?”
平阳知道罗士信的真正目意思是问他站在那边的,白了白眼心中有着小小的委屈道:“李艺的胆大妄为,在定州本宫就曾亲眼所见。反倒是罗寿此人碌碌无为。混吃等死,我不觉得他有什么本事敢于突厥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