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节。 (1)

梦幻香江 王梓钧 12439 字 4个月前

20个小孩由家长带着,齐聚在影视城3号行政楼。小孩们一个个好奇地东望西望,似乎觉得所经历的一切非常有趣,他们的父母却无比地紧张。

试镜都快开始了,一个中年男子才牵着个小女孩进来,其他小孩儿飞家长纷纷侧目。

“那个男的好像林子祥。”

“不是吧,林子祥也带女儿来试镜?”

“林子祥有女儿吗?”

“林子祥应该和康导认识吧,多半就内定他女儿了。”

“……”

其他家长议论纷纷,原因很简单,就是最后来的那个男人太像林子祥了。

终于有个家长忍不住走过去问:“请问,是林子祥林先生吗?”

那男子笑道:“我姓蔡,叫蔡维诚。”

此言一出,其他的家长终于松了口气,不是林子祥本人就好。

蔡维诚牵着的那个小女孩儿咯咯直笑:“我爸爸就是林子祥,他骗你们的。”

“淘气!”蔡维诚溺爱地轻拍女儿的头顶。

小姑娘俏皮地吐了吐舌头,然后朝周围的大人做鬼脸。

“1号,张洛洛小朋友!”

工作人员突然喊道,立马有个家长牵着自己的小孩儿进去试镜。

康剑飞并没有马上宣布结果,给每个参加面试的小朋友发了礼物,然后就让他们回家等消息。

大概过了40多分钟,工作人员又喊:“12号,蔡琢妍小朋友。”

蔡维诚立即牵着自己的女儿进去,发现试镜官只有康剑飞一个,连忙教女儿说:“阿妍,快叫康叔叔。”

蔡琢妍甜甜地笑道:“康叔叔你好靓仔。”

“小朋友你也很可爱啊。”康剑飞笑呵呵地说,眼睛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小姑娘,果然跟记忆中那个女孩子有些像。

康剑飞没有给剧本让小孩子演,都是说个题目让他们记性表演,他当下对蔡琢妍说:“小朋友,邻居家的猫咪把你家的花瓶打碎了,你爸爸以为是你打烂的,你怎么说爸爸都不相信,你狠委屈难过,你来表演一段看看。”

蔡琢妍傻站在那里看着康剑飞,显然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康剑飞只好让她的爸爸和她搭戏,蔡维诚蹲下来给女儿讲解一番,然后板着脸问:“阿妍,这个花瓶是不是你打烂的?”

“不是,是邻居家的猫咪。”蔡琢妍摇摇头,脸上却没半点委屈的表情,眼珠子还在偷偷看康剑飞。

康剑飞忍不住笑道:“我可不是邻居家的猫咪,你看我做什么?”

又重新表演了两遍,在她老爸的耐心讲解下,蔡琢妍才终于找到一点感觉,噘着小嘴委屈地想哭。

“好了,就表演到这里,你们回去等消息吧,”康剑飞冲他们父子笑了笑,然后对工作人员说,“下一个。”

蔡维诚带着女儿离开影视城,蔡琢妍问道:“爸爸,我可不可以演电影啊?”

“不知道,康叔叔叫我们回去等消息。”蔡维诚如实地告诉女儿。他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期待自己女儿能选上,如果不是蔡琢妍闹着要来,他都不会给女儿报名。

蔡维诚是个收入不错的小商人,以前在加拿大呆过几年,女儿蔡琢妍就是在温哥华出生的。跟老婆离婚后,蔡维诚就一个人带着女儿回港,从幼儿园起,蔡琢妍都是上的香港最好的学校。

蔡维诚从没想过把女儿培养成明星,因为那个几率实在太低,还不如教女儿经商更为现实,他也不认为在康剑飞电影中当了童星,以后长大了就一定能大红大紫。

回家之后,蔡维诚就把试镜的事情给忘得一干二净。可没过几天,他居然接到一个电话:“蔡先生你好,我是《第六感》剧组的选角导演。我很高兴的通知你,你的女儿蔡琢妍试镜成功了……”

“你没开玩笑吧?”蔡维诚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女儿已经10岁半了,差点就超出康剑飞定下的年龄限制,哪想到居然被选上了。

工作人员道:“我没开玩笑,希望蔡先生尽快带女儿来将军澳影视城签演出合约。”

蔡维诚这边还在惊讶中,康剑飞也遇到了一桩令他惊讶的事情:一直把香港电影人当财神爷的台湾片商,这次居然集体造反了!(未完待续)

小说 851 唇枪舌剑

在另一个时空,1993年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小说网≧小說,

1992年前后,香港涌现了一大批制片公司,比如刘德桦的天幕、王经的晶艺、王家卫的泽东、李练杰的正东等等,这些公司的幕后金主都是台湾片商。

台湾片商出手十分慷慨,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个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以先拿出数百万现金来买这个计划(俗称“买片花”)。如此做法,对于香港影人自然好处多多,比如王家卫就靠张国荣、林清霞的全明星阵容和改编金庸武侠的“计划”,骗来学者公司上千万投资,顺利开拍《

东邪西毒》,拍到中途预算用完继续忽悠台商出钱。

正因为赚钱太容易,令香港多数电影人自信心空前膨胀,更打定主意在97回归前狂捞一笔。

怎料还未到回归之年,香港电影已经自食恶果。

1993年前后,港片跟风滥作横行,题材类型单一,票房一路狂跌,但拍摄成本却因明星片酬暴涨而不断增加。这一番恶性循环下来,饶是台商资金再充裕,也架不住收入与投资长期不成正比。

台商对香港制片人愈发不满,及至周星池主演的《济公》以3000多万的高价卖给台湾片商,导致台湾片商血本无归。此事件引发台湾八大片商开始和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就“如何抑制港片成本,压低港片酬劳”进行协商,最终。谈判破裂。

台湾片商于是减少对香港电影的投资,并联合起来对超过一定预算的港片进行抵制。转而要求台当局放宽对好莱坞片的限制。

到了1995年,台当局应片商要求取消对好莱坞片的限制。港片由此逐渐失去台湾市场。

由于康剑飞带来的蝴蝶效应,港片提前繁荣了至少两三年时间,邵一夫也宣布不再投资电影,那么邵氏出品的《济公》自然就不会再出现。

虽然没有《济公》扑街事件引发台湾片商集体反弹,但港片的恶化却比原时空更甚,粗制滥造、类型单一、盲目跟风、成本虚高……凡此种种都让台湾片商有苦难言。

终于,今年春节期间在台湾上映的《威龙福将》狂扑。[ren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这部电影是台湾龙翔影业找来洪金保,投资2000万港币与双联院线合拍的功夫喜剧片。龙翔影业只拥有台湾、南洋地区的发行权和票房收入,结果此片在台湾上映时。只拿到800多万新台币的票房,这个数据让龙翔影业哭都哭不出来。

龙翔影业本就是台湾八大片商当中的领头羊,投资失利之下,立即找来同行商量对此。碰巧长宏投资的《新流星蝴蝶剑》和学者投资的《都市豪侠》也票房失利,最终八大片商的负责人齐聚香港,要找台湾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讲述谈判。

所谓的台湾八大片商,即中影、学者、年代、龙翔、巨登、长宏、雄威、富贵,都是每年投资和购买港片最多的台湾电影投资发行商。

……

香港希尔顿酒店。

台湾八大片商在此下榻,港台两地电影人谈判的地点自然也选在酒店里。

才早晨九点。八大片商的代表就已经齐聚会议室,最近着最后的会前沟通。他们的目的是逼着香港制片商减少成本、降低明星片酬,如果谈崩了的话,那就只有回台湾准备好掀桌子了。

9点14分。新城院线的代表黄白鸣来了,进入会议室与八大片商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坐在那里干等着。随后。罗杰承(永高院线)、陈容美(双联院线)、何贯昌(嘉禾院线)、江之强(东方院线)等人也相继到场,另外向骅强、李休贤、麦当雄等部分制片人也有出席。

(注:辉煌一时的金公主院线已经结业。旗下影院被新宝院线的老板陈容美收购,改组为金声院线。金声与新宝被统称为“双联院线”)

台湾方面以杨登奎为首,他是台湾制片人协会理事长,跟他一起来的有王英祥、蔡松林、许安进、邱复生、龚祥全、吴敦等人。

双方互相寒暄握手之后,杨登奎扫了香港代表一眼,问道:“康先生和邹老板没来吗?”

何贯昌说:“有我来谈就足够了。”

江之强也笑道:“康先生另有要事,由我全权代表东方院线、东方娱乐发行公司和东方梦工厂。”

“咳,”杨登奎咳嗽一声,说道,“在座诸位都是港台电影界的代表,首先我要承认,这些年大家都合作得相对比较愉快,我也希望以后大家能继续共同发财……但是,港片的成本越来越高,明星的片酬越来越多,而且还有许多台湾投资的港片不能如期交货,凡此种种,让我们这些台湾片商损失惨重。今天,我希望大家能坐到一起,把这些问题都妥善解决。”

香港电影人这边,向骅强首先开口道:“你们想怎么解决?”

龙翔影业的老板王英祥说:“规范明星片酬,敦促港片如期交货,改以抽佣方式发行港片。”

何贯昌眼睛一眯,问道:“怎么个抽佣分法?”

学者影业的老总蔡松林解释道:“1000万票房以内的片子抽20佣金,1000万以上的片子抽15。”

这20佣,只是给台湾片商的发行费,而不是影院的票房分成。

江之强直接否决道:“我不同意这个发行方式。”

吴敦说:“我们为什么要改成抽佣发行?是因为港片现在粗制滥造,经常性的票房不足1000万,而购片费用又虚高。这对我们台湾片商来说很不友好,改成抽佣发行的方式,对大家都比较公平。”

江之强不屑地笑道:“那

以《侏罗纪公园》2亿多台币的票房,是不是发行费就要抽佣给你们3000万?”

“额……”吴敦噎了一下,说道,“康先生的片子只是特例,除了他之外,哪部港片在台湾的票房破亿的?”

江之强得理不饶人道:“所以说,你们这个抽佣发行的方式有漏洞!”

台湾八大片商互相看看,随即交头接耳一阵,说道:“我们刚才讨论了一下,5000万票房以上的电影抽佣13,每往上走1000万的票房,发行抽佣就减少1,最低降到6为止。”

江之强算了一笔账,发现这种抽佣发行的方式对梦工厂有利,他便点头道:“我代表东方梦工厂,同意抽佣发行。”

向骅强却强烈反对:“不行,你们这是把发行风险转嫁到制片方头上。”

杨登奎现在是天道盟的大佬,他可不怕向骅强,冷笑道:“为什么人家梦工厂同意,你永胜却不同意?还不是胡乱跟风、粗制滥造,怕台湾票房在1000万以下。”

吴敦同样不鸟向骅强,说道:“我们这些台湾片商又不是傻瓜,尽买烂片倒贴购片发行费,这生意做得下去?”

向骅强冷笑道:“你们会赔本倒贴?在座的除了中影的人以外,你们哪个不是靠发行港片起家的!”

邱复生咳嗽一声道:“那是以前,现在发行港片已经不赚钱了,钱都被你们香港的制片方、导演和明星赚走了。”

邱复生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台湾的影院商也大赚特赚,但院商不在今天谈判的议题当中。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吵了半天还是谈不拢。除了梦工厂和嘉禾同意抽佣发行以外,其他香港代表全部拒绝。

以前台湾片商是议价购片,得先出钱把港片的台湾发行权买到手,然后再拿去台湾地区发行上映。这种交易方式对于香港制片方来说有两点好处,一是回笼资金快,电影还没在台湾上映就能拿到购片费;二是不用但风险,就算拍出来是一坨屎,反正卖片时就已经把钱拿到手,能不能赚票房那是台湾片商需要操心的事。

一旦采取抽佣发行方式,那么香港制片方就只有等到影片上映结束才能回笼资金,并且如果票房太惨的话,还要支付高额的发行费用。这种方案对于梦工厂、嘉禾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是好事,虽然资金回笼和发行上有些小麻烦,但却更能凸显大公司的资金和质量优势。

而对于那些想要靠粗制滥造、盲目跟风捞钱的公司来说,却无异于天降噩耗,他们的赚钱速度起码要比以前慢上好几倍。

只这一点,双方的矛盾就根本不可调和。

而江之强与何贯昌则稳坐钓鱼台,笑看其他公司的人与台湾片商撕逼。

这次谈判,对于嘉禾跟梦工厂来说,反而是一个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不管其他公司同不同意,反正嘉禾跟梦工厂肯定会私下跟台湾片商接触,卖起同行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抽佣发行的问题谈不拢,杨登奎只好提出第二个议题,他扔出一份表格说:“截止今年4月1号,一共有250多部台资港片未如期交货,我希望贵协会能督促相关制片方和导演,尽快保质保量完工!”

江之强笑了,说道:“梦工厂从不接受台湾投资,你们慢慢聊,我抽支烟先。”(未完待续。。)u

小说 852【真正的金山】

如今流行的就是拿台湾投资人的钱来拍片,就连嘉禾这种大公司都如此,其每年出品的电影至少三分之一有台资参与。[看本书请到小说网](s )t至于嘉禾自己的钱,呃,抱歉,人家自己的钱拿去建海外影院和投资房地产去了。

上规模的香港电影公司当中,唯独东方梦工厂不接受他方投资,只偶尔在大陆和美国与人合资拍电影。

公司里很多人对康剑飞此举不理解,认为这是有便宜不占,就连梦工厂的许多高层都市场抱怨康剑飞不懂借鸡生蛋。

但康剑飞只有他的道理,长期依靠台资拍片的话,一是对台资产生依赖性,早晚受制于人,一旦台资撤出就要了亲命;二是依靠投资拍片,那么空闲出来的大笔资金必然挪作他用,比如像嘉禾那样去做房地产,康剑飞不希望太过分心于非娱乐行业。

如今香港楼市、股市大热,基本上脑子正常的人都能从中赚钱,但康剑飞却没有去碰那些东西。以前需要资本积累,他还炒炒港币汇率、抄底购地购楼,但现在走上正轨之后,他已经不碰那些玩意儿了,安安心心地发展他的娱乐帝国。

就连苏联解体的时候,康剑飞都没去凑热闹。

不但如此,当大部分香港电影制片商疯狂捞钱的时候,康剑飞却严格控制梦工厂的制片计划。为了防止粗制滥造、保证影片质量,他把梦工厂每年出品的电影分为五个档次,即制作成本在1000万以下、1000万到2000万、2000万到3000万、3000万到5000万、5000万以上的影片。

东方梦工厂

主要拍摄成本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的中等规模影片,即一个或两个当红影星做主角,辅以三五个二线演员做配角,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成本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00万港币以下。

其他四个档次的片子。每年的产片量都有严格的限制,上下浮动必须控制在一部以内。同时电影制作流程也尽量制度化,只有徐可、王经这样的大导演可以例外,普通导演从策划、编剧到开机的所有环节都必须按部就班。[看本书请到小说网]

本来康剑飞是想学好莱坞的,对所有环节都进行规范化,但徐可这厮拍片太过随性,经常性的拍着拍着修改剧本,所谓的规范化对他完全无用。

跟徐可有同样毛病的导演不少,但徐可能保证票房。其他人却没那能耐,只能老老实实地照规矩办事。

可以这么说,如果梦工厂也像其他公司那样靠跟风和粗制滥造圈钱,以东方娱乐经纪公司掌握的明星资源,梦工厂的赚钱速度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

但康剑飞却没那么做,而是稳扎稳打。就好比别人在做土匪,而他在苦心经营根据地。一旦某天台资撤出香港影坛,台湾和南洋市场对港片实行各种限制措施,那么当下三分之二的香港制片公司都会死得很惨,可东方梦工厂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

台湾片商与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的第一轮谈判。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台方提出的“规范明星片酬、敦促港片如期交货和抽佣发行”三个要求,被港方毫不留情地全部否决掉。

双方不欢而散,原本融洽的合作关系降至冰点。

可就在谈判破裂的第二天。东方娱乐发行公司的叶志明,就找到了八大片商当中的杨登奎和吴敦,初步达成了抽佣发行的意向。

当然,具体的细节方面需要进一步商谈,叶志明对杨登奎提出的抽佣比例还有异议。比如康剑飞等大导演的片子,拿到台湾发行时只能看片议价,而不能一味按照比例抽佣。

不仅是梦工厂这么做,嘉禾那边也找到了龙翔影业。私底下达成了抽佣发行的协议。

两家大公司同时背弃了香港同行,单独与各自的合作片商谈判,这种做法在其他制片商看来就是叛徒,但他们又对此无可奈何。

而且,两家公司的小动作对大局无足轻重,只要港片的制作成本降不下来,那么台湾片商迟早要掀桌子。

康剑飞才不想管同行的死活,他曾试图拍科幻大片、冒险片、剧情片来引导其他公司扩宽港片类型。但最后的结果是毛用没有。那些只想着在香港回归之前捞一票的制片商和导演们,根本就不会想那么长远的事情。

康剑飞现在只等着未来两三年,香港的电影公司都倒闭得差不多了,再站出来收拾残局,那时候他说的话谁都得听。

抱着别样心思的不止康剑飞一人。嘉禾的少东家邹重衍就去内地跑了一趟。她在与内地文化部官员接触以后,谈得还比较顺利。不过还需要康剑飞亲自跑一趟。

虽然邹重衍是邹老板的千金,但毕竟她还未正式接手嘉禾,根本不能代表嘉禾与内地谈条件。而且,如今在内地最有名气的香港电影人是康剑飞,大陆文化部基本上也只认康剑飞。

于是乎,在江之强与台湾八大片商谈判的时候,康剑飞也顾不上筹拍第六感,悄然北上到了京城。

“王部长,周局长,这是我们协会的资料。”邹重衍再次把“香港电影协会”的相关文件拿出来。

王部长在跟康剑飞聊天,周局长看了看资料,皱眉道:“你们这个协会,会员的数量似乎有点少啊。”

康剑飞突然笑着插话道:“会员数量虽少,但每一个会员都是拥护党、支持祖国统一的。”

王部长点头说道:“康先生说得很好,立场坚定最重要。”

周局长本来还想说要开会继续讨论,但王部长如此鲜明的表达态度,他连忙笑道:“部长说的是,只有路线走对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在中国办事,有时候就是如此简单,领导一句话就能搞定。

由此,刚刚新出炉的“香港电影协会”,顺理成章地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成为国家版权局指定的香港电影作品唯一版权认证机构。

而香港的那些电影制片公司,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头顶多了个太上皇。当然,就算知道了,也没几个会当回事,毕竟现在还没回归,国家版权局认定的机构,还不如台湾自由总会的认可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