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船中传出。抬头望去,一名少年文士正在船首抚琴。他见那名文士正全神贯注弹抚,不便打扰,便下马静听,但闻琴声婉转悠扬,极为悦耳,细细听来,却是一曲《凤求凰》。
“好一曲《凤求凰》!”舟中人一曲奏毕,钟承先忍不住叫起好来。舟中人不意此时尚有人经过,且又识得此曲,抬起头来,见是一名戎装将军,甚为诧异,说道:“将军深夜赶路,敢是军情紧急?”说着将手一挥,船后似乎有人,荡起双桨,将小舟划近岸边。
钟承先待小舟划近,小心翼翼牵着绿耳神驹,轻轻步上船头。舟中文士站起身来,微微一笑,拱手为礼,左手向着上首座位一伸,请他坐下。碧纱灯笼照映下,这书生年约十七八岁,手白胜雪,再看他相貌,英俊非凡,眉弯鼻挺,白衣飘飘,尽管脸色有些黝黑,却不失英挺之气。船舱中尚坐有一人,那人也是十七八岁年纪,书童模样,长得甚为俊俏,他见钟承先注视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算是回礼。
文士就近细看钟承先,见他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一身戎装在身,更是威风凛凛,英气勃勃,俊脸不由得有些红了。钟承先见他腼腆,心中有些奇怪。他坐到琴前,轻抚琴弦,赞叹道:“这位小兄弟,刚才所奏之曲,悠扬绵长,入人肺腑,直是动听。”
少年文士听他夸赞,微微一笑:“将军既识得此琴,想必也是琴道行家,何不弹奏一曲,指点一二?”声音清脆,煞是动听。
钟承先见他相邀,站起身推辞道:“我身着戎装,乃是俗人,若弹此琴,直是不伦不类,还请勿怪。若小兄弟有此雅兴,我和之便是。”
文士见他这么说,也不以为忤,他重坐琴前,又轻轻弹起琴来。那琴声宛如清澈的流水般由琴中潺潺流出,流过了钟承先的心扉,带走了所有的烦忧,只留下一身的清爽,让他精神一振,忍不住就唱和起来:“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两人似有密契,作奏合拍,竟无丁点差错。曲毕,大起惺惺相惜之感。便攀谈起来,钟承先见少年深夜在此远离人烟之处,有些奇怪,便问道:“小兄弟,不敢请教尊姓大名?深夜到此,所为何事,欲往何处?”
少年沉吟片刻,回头指指舱中所坐之人,说道:“在下冷明,他是我的书童阿秀。我俩并非中原人士,此次乃是初来南方,闻听临安召开武林大会,来瞧个热闹。今晚一时贪玩,错过投宿,便租船至此。不意在此与大哥相遇,也是缘份。”他顿了顿,又问道,“大哥既是南朝中人,江湖逸闻定是听过不少。素闻中原高手有‘天骄、魔女、四家、九魔、剑神’之说,这些人是否真的都如传闻般厉害?这次武林大会,他们会否前往?江湖中还盛传‘统兵须学岳鹏举,嫁夫当嫁钟承先’,岳飞我是知道的,这个钟承先,据说就是高手排行榜中的那个‘天骄’,又有人称他为‘武林第一人’,锋头甚劲,把至尊宫也盖过了,是不是每个女孩都想嫁给他啊?”一曲奏罢,他对钟承先已从“将军”改唤“大哥”,显是亲近多了。
钟承先见他扯到自己身上,不意有此一问,一脸尴尬,竟不知如何作答。他沉吟片刻道:“这些江湖的道听途说,很难说得准的。在我想来,真正的高手,未必有兴趣参加这些所谓的武林大会。至于那个钟承先,多半是不认识他的人把他捧高了。”
冷明听钟承先这么说,“哦”了一声:“大哥所言甚有道理。只是我和阿秀初来南方,罕得到处走走,武林大会这个热闹还是要去瞧瞧。不知大哥准备去哪?哦,尚未请教大名呢。”
钟承先本不想诓他,但刚才见他问起自己的事,再承认自己就是钟承先有些尴尬,略加思虑,便道:“在下易铭,也有急事须往临安一趟。”他摆明自己改姓换名,以便以后若是问起,可以解释。
冷明俊眼轻轻一扫:“大哥易名,莫非信不过在下?”钟承先本是诚实之人,被他戳穿,有些尴尬,但又不便承认自己就是钟承先,于是道:“冷兄弟莫怪,其实我这名乃是铭刻之‘铭’,并非名字之‘名’。”冷明见他满脸通红,笑了笑,也不再追问。
两人所坐之船沿着水流缓缓而下,此时月光清幽,两人边走边聊,竟是十分投机。冷明时不时问起一些军中趣事,钟承先也不相瞒,除军中机密外,便把自己知道的尽皆相告。听到动情处,他小手紧握,皱眉蹙眼;听到好笑处,则抿嘴偷笑,略显阴柔有余,阳刚不足。
不知为何,在冷明面前,钟承先竟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尽管觉得他言行举止仿如女子,心有疑窦,但也并没往他处多想。两人相见恨晚,不知不觉又谈到琴道上来,冷明便硬要钟承先弹奏一曲。
钟承先不便推辞,便道:“既是冷兄弟相邀,若再推辞,便是不敬了。但对抚琴,我并不是很精通,不如这样,由我吹箫一曲代替如何?”冷明一听,不住拍手叫好。
钟承先便从马鞍行李袋中抽出碧玉箫,略加思索,站在船头,面对清幽月色,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吹起了一
曲《满江红》。原来那晚见岳飞唱出此词,钟承先便心有所感,默默记了下来,略加改动,转成箫曲。